“让他们知道,欺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一号首长的话音刚落,立刻得到了在场众人的赞同。
既然无法刀兵相见,那就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很快,这个看似冲动的决定便获得了全票通过。
然而,想要伪造假币并非易事。
赵印潜伏已久,才逐渐摸索出仿制的方法。
因此,如何找到合适的人选来执行这项任务,就成了各位领导面前的难题。
这个人不仅需要具备高度的组织忠诚度,还需要拥有仿制假币的技艺,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能够前往岛国完成间谍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在东窗事发时避开与组织的关系,避免引发国际纠纷,并且像赵印一样保全自己。
而这样的人选,一时间让大家陷入了沉思,难以抉择。
不过,在寻找合适人选的过程中,华夏银行印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刘福庆。以及副所长,王九易。
自然成为了大家首批讨论的对象,毕竟他们在制造钱币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
然而,当话题转到需要潜伏到岛国执行任务的环节时,大家又普遍觉得这两位资深专家年龄偏大,不太合适。
无奈之下,大家只能将目光投向华夏人才库,那里汇聚了各行各业经过严格筛选的精英人才,以备不时之需。
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仔细筛选与比对,众人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的人选。
就在一号领导感到有些气馁之际,恰好来向三号领导汇报工作的高晨,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领导,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让郑义试一试呢?”
“郑义?”
三号领导闻言,无奈的叹息了一声,“我其实第一个就想到了他。但他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却有所欠缺。比如工作年限短,缺乏足够的经验,没有间谍活动的经历,也未曾掌握制造假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目前还无法百分之百确认他的忠诚度。”
高晨听后,有些不解地问道:“领导,郑义当初不是您推荐的吗?而且年后的特别任务也打算让他参与,怎么现在又对他的忠诚产生怀疑了呢?”
三号领导无奈地解释道:“那次特别行动是和别国联合进行的,自然没关系。而这次则是纯粹的间谍活动,他需要单独行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他不会发生变节。”
高晨一时语塞,按照三号领导的说法,郑义确实不是最佳人选。
然而,尽管存在诸多疑虑,但郑义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于是,三号领导将这一情况如实汇报给了一号领导,至于最终是否启用郑义,则由一号领导来做出最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