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吾心安处是故乡

回家了,上官文燕笑的开心,露出一口光洁有如白瓷的牙。母亲察言观色借机想探探女儿的态度。

“说到海滨想起个事来,打上午高强就来了,他说有事找你。要不你给他打个电话问问什么事?”

“再说吧,刚回来,家里还很多事呢!”不想去搪塞着。姐姐依然希望妹妹和高强重修旧好催促道。“别找借口,你能干什么?快去吧,家里事不用你。”

小吃店老字号鱼丸,云吞是它的招牌。和老板打个招呼上官文燕落座。墙上画着《荔镜传》的故事。

传说在一个元宵佳节书生陈三在一个绣楼中望见一位丰致艳绝国色天香的美丽女子五娘。相期十二楼前月,剩看花灯万点红。陈三顿时心生爱慕。

平时藏于深闺大院的富家女,在花市灯如昼中不期与陈三四目相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意慌乱中五娘不慎将手帕掉落绣楼,这让陈三大喜过望。捡起手绢她认为一见钟情,相互爱慕。他决意定娶五娘为妻。天不遂人愿,当陈三到黄府提亲才知晓贪财爱势的黄父已将五娘许婚于富豪之子林大。五娘虽执意不允,却难违父命。陈三为了能见到日思夜想的五娘,乔装磨镜匠人,进入黄府。为追求爱情陈三在磨镜时故意将宝镜打破随即以赔镜为由隐瞒身份,甘心为奴。

五娘料得陈三来意,又喜又惧,但两人咫尺天涯,难得相见。五娘朝夕愁想,玉容消瘦,病体缠绵。一年后,陈三在失望之余欲返乡里,经婢女益春递书传情,两人终得相见互诉衷肠。在林家逼婚日紧之时,五娘毅然随陈三在三更月夜离家私奔。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最后是个悲剧。因匪患不受辱陈三,五娘双双投井殉情。了一段生死与共的凄美故事让后人为之感动,至此广为流传。

“记得那年走灯会,你扮五娘,我扮陈三不知艳羡了多少路人的目光。想想这一切就仿佛在眼前。”

不知何时高强已坐到上官文燕的对面。他没敢按习惯从后面拥著她,老老实实坐到对首。上官文燕擦擦眼角。“有些美好足够我们用一生来阅读,但无论你怎样努力,那些已碎的镜片,再也无法拼凑一份完美。”

“记得你说过吾心安处是故乡。我想这份情牵早已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即便是为了故乡这一点你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回来再给我一次机会?”

“你不是决定将文燕艺术培训学习转给你心爱的人吗?那还做这无谓的努力干嘛!”

“那是借口,用一种方式来联络你征求你的意见!”

“记得咱们塘州过年的时候大人要对小孩子说什么吗?”

高强不知文燕意思,随嘴念出。“给你吃甜长大汉。(快长大之意)。”

上官文燕长叹一声。“是,快快长大吧!”

“我会等你!在人生的每个渡口。”高强的眼里有一世情牵今生不变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