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岁尾盘账

即便是当选官家食肆之后,宋记来往的富客依旧不算多。

毕竟富人吃饭还讲究个环境和氛围,宋记的吃食再好,也不可能让他们日日都来跟普通食客,挤在一个大通间里用饭,能偶尔过来点尝尝鲜,都算是赏脸了。

偏偏不挤进顶层的圈子,宋记就不能再更进一步。

挣多少银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经年累月做没什么难度的家常菜,宋玉枝的技艺容易退步。

就好像上次准备官家食肆的竞选那样。

一道宋玉枝上辈子做熟了的酿豆莛,愣是做了几次才逐渐找回手感。

时间一长,岂不是等同于宋玉枝自废“武功”?

只可惜宋家人都是流放而来,不能去往别地,否则宋玉枝还挺想去别的更大一些的州府,甚至京城去看看的。

不同地域的百姓,喜欢的风味不同。

尤其京城,那是汇集了五湖四海的百姓。

说不定还会有宋玉枝都没见过、不会做的稀罕吃食。

如果能在那样的地界,跟坐拥吉祥酒楼的王家那样,另外开一家铺子甚至酒楼,做另外的吃食,定另外的价格,既不会跟现在的宋记经营方针相悖,宋玉枝也不怕技艺退步了。

现在么……

宋玉枝肖想不了其他地方,只能想着等局势稳定了,在丰州城里的长缨街上开个分店。

好地段的好铺子可遇不可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等到旁人出让或者转租。

宋玉枝躺在休息室窗边的摇椅上晒着太阳,兀自出神,冷不丁的,她看到宋知远在外头探头探脑的。

七岁半的宋知远,早已经不是瘦瘦小小的模样,刚入冬那会儿甚至能称的上是白白胖胖。

近来他魏宅、宋记两头跑,除开处理账目外,还得读书、写功课,不可谓不辛苦。

圆滚滚的小肚子没有了,但身量又高了一截。

现在他猫着身子躲在窗外,头顶的小揪揪还是冒出来一截。

像个把手似的。

宋玉枝见了忍不住笑着问说:“知远,你这是在干啥?在自家铺子里做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