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何方神圣

有一日,尚且没那么老迈的曹师傅,应客人的要求,亲自下厨做了一道佛跳墙。

他留了两小碗汤底,让吕掌柜帮忙尝味,评出哪一碗更好喝。

那两碗汤,不论是卖相色泽、还是气味都是一模一样,一样的浓香四溢,余味无穷。

以至于时隔多年后,吕掌柜现在说起时,都不由自主地露出回味的神情。

宋玉枝试探着问:“掌柜选错了?”

吕掌柜说是,“两碗汤味道相差无几,我选了其中一碗我个人认为更好的。惹得曹师傅大发雷霆,指着我鼻子说‘岂有此理’、‘不懂装懂’之类的话,从那之后他便待我和其余杂工就没有差别了。但后来王老太爷过身,酒楼里的掌柜和管事经过轮换,我差点被辞工,曹师傅还是为我说了一句话。也多亏他为我说话,我才能留下来。后头我就从大厨房转到前堂做工了。”

哪个爱吃的人,没想过自己参与到美食的制作中呢?

即便是苏轼那样的文人雅士,也琢磨出了许多流芳百世的食方。

可吕掌柜被曹师傅厌弃了,注定不可能再在吉祥酒楼,继续走学厨的路子了。

想来当时他转工时,心中肯定也有很多无奈和不舍。

宋玉枝忙道:“掌柜别伤怀。我听人说,种一棵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你现在若是还想学厨,我也可以教你。只要你不嫌弃我年纪小和时间少。 ”

吕掌柜不禁笑起来,摆手道:“我哪里会嫌弃东家?实在是我这把年岁了,精力和热忱已经不能同年轻时相比。即便我厚颜让东家教我,也不过是浪费的东家时间罢了。何况,现下时不时就能尝到东家鼓捣出的新奇吃食,东家还会听取我的意见和想法……我又何必执着于自己烹饪呢?”

精力倒是还好说,热忱却是消逝后再难寻回的。

宋玉枝没再就这个话题多说什么,颔首道:“掌柜说的不错,就瞧我的吧。前头王家人和曹师傅不带掌柜去,我带你去。去了后若是侥幸能赢。我自会让那曹师傅知道,他错过了什么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