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入伏前的冰价

于是早市的时候,宋记的生意并不比开业第一日差。

二楼四五十个座位,上座率达到了七八成。

“贵宾有奖”的酬宾活动还在继续,但在客人小半数都已经参与过、且都已经冷静下来的情况下,即便那李英杰又带了一次头,又存了五两现银,还又那么高运,在宋记又续了一旬的免费朝食,效果依然不如第一日。

这一日,宋玉枝收获了十二个贵宾。

又过一日,酬宾活动的最后一天,则只有五六人参与。

虽然整体呈现下落趋势,但宋玉枝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开业三天,她一共招揽到了四十余个贵宾。

到手了二百多两现银,充当新店的流动资金!

是穿越过来这么久,宋玉枝经手的最大一笔银钱了!

这部分银钱,宋玉枝当然不会乱花,其中一半她都放着没动,用来应对贵宾们日日来消费的开支。

另一半,她自然是用来发展店铺。

第一件事,宋玉枝就是跑了趟城里的冰局,了解了一下时下的冰价——

七月就要入伏了,三伏天里愿意赶路出来用饭的客人,必然会比现在少。

就这几天,宋玉枝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客人抱怨热了,说要不是宋记的吃食口味和定价都没话说,他们早就去别家提供冰盆的酒楼食肆用饭了……

若是不弄些冰来给店铺降温,不只影响生意,坚守一楼的叶儿和葵儿怕也要扛不住。

像那天叶儿洗完澡突然软了身子,连站起身都做不到,都是挨了一天热,再被热水一激,留下的“后遗症”。

甚至宋玉枝自个儿,日日都在灶上忙不停的,都容易再生一场热病。

无奈情况还真跟她前头猜想的差不离,夏日里能入口的冰真是价等金壁,到了入伏前,更又涨价了一截,一斤就要数两银子。

另一种没那么干净,不能直接入口的冰,则略为便宜些,没到按斤称的地步,一块四四方方、跟磨盘那么大的,要一两银子。

听着好像没那么吓人,但宋记上下两层楼,灶房里也得搁一些,一块那样的冰,约摸着只够用一日。

等于一天就得增加一两银子的经营成本!

从入伏到出伏一共是四十天左右,光买冰就得花出去四十多两。

这叫宋玉枝怎么买得下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