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哪找来一根黑绸系在许大人眼睛上后,楚尧一把把人抱了起来放在桌案上。

当眼睛被遮住后,来自漆黑的未知让人变得格外敏感,触觉被无限放大。

许时清颤着手环抱住楚尧的脖子,把头埋进了他的怀里…

殿外,大太监拉着福安在台阶上坐着,细细地教导他该怎么伺候帝王。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识时务。”大太监叮嘱道。

“该懂的东西你得懂,不该懂的东西你就算知道也要当不知道!不该看的别看,不该听的别听。”

“哦哦!”福安受益匪浅地点着头,敬佩地看着大太监。

“这些你自己心里得有些考量,不仅自己该识时务,还得让底下的人识时务,适当的时候用点儿手段…”

……

次日早朝,百官朝拜,许时清站在中间的位置,对于一直不断投过来的视线视而不见。

终于,在新帝兴趣怏怏地说“有本启奏无事退朝”的时候,站在许时清身边的大学士祝崇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话说。”

“哦!你想说什么?”楚尧在心里好好夸了一番祝崇,面上却并无表情。

“不知殿下可有看到我们送上的联名贴?”祝崇先是反问了一句,而后直接跪在殿前。

“我等为许大人而抱不平,许大人对于北凉来说,有功甚至不亚于各位大将军,可却依旧只是小小承议郎,望陛下着重考虑,不要让忠臣寒心。”

祝崇说完,百官也跟着跪下大喊:“望陛下着重考虑,不要让忠臣寒心!”

他们跪地毫无预兆,留着许时清一枝独秀地站在殿内,跪也不是,站也尴尬。

早知道就不来了呢!

许时清尴尬地想到,在无人注意到时候,瞪了上面的少年帝王一眼。

“众卿说的自然有理!”少年帝王点了点头,好似真的在认真考虑他们说的话,最后一挥手,大太监拿着一份圣旨从后面走了出来。

”许卿对北凉的贡献,朕自然看在眼里,也放在心里,怎敢让人心寒。”

他说道,神色带笑地看着下面的许时清。

“许卿之功居大,自然要好好嘉奖一番,把人留在身边,既然众位提了,我也就如诸位所愿。”

大太监等少年帝王说完后,打开了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许氏有子决,得民心所向,克秉渊心,式昭玉度,本天赋之温庄,辅以贤文,乃正坤维洵推良配,诏封为后,流芳彤史……”

台下百官本以为陛下终于是清醒了,跪在地上恭敬地听着给许时清的诏书,没想到听着听着,越来越不对劲。

前面还好,得民心所向,天赋温庄,有贤文,后面开始,就突然歪了个方向。

直到大太监念道“册封为后!”所有人都怔住了,有部分人马上反应了过来,甚至还有一种果然如此的大彻大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