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命啊!尧儿这孩子是有这个天赋的,老天觉得我该退下来,要留给年轻人发挥的余地,这有什么好哭的。”

楚诚笑了笑,一点儿也没有重病在床的忧愁。

“和我说说吧,江城怎么样了?我还一直惦念着。”

“江城很好,殿下亲自带人修坝,现在大坝已经修好了!”大太监说道,又把江城发生的事事无巨细的都说给了楚诚听,其中自然也有许时清作的一切。

“都是好孩子!”楚诚欣慰道。

大太监也跟着点头:“对,许公子着实厉害,前些日子里拿出了望远镜,那东西对前线很有作用,可以拿着它看到千里之外的东西,边境屡屡传来捷报,都是因为有这东西呢!”

“听说前几天他又找了一群道士,说要做什么火.药,丢出去能把人都炸死的东西,奴擅作主张,偷偷送了些人过去帮忙,这火.药可比望远镜有用多了,有了火.药,谁还敢轻践我们北凉!”

“嗯,那孩子一直都很厉害!”听大太监说了那么多,楚诚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可惜我不能见到那些了!”他语气中又带了几分惋惜:“他和尧儿的事,以后还得你多多看照!”

楚诚想到朝堂中那些迂腐脑子不转弯的老臣们,又叹了一口气。

“他们也不容易,你能帮就多帮帮吧,若是尧儿执意想要立他为后,再有人不同意你就拿那份圣旨压他们,先王遗旨,我量他们也不敢不尊从。”

“但我还是希望,这圣旨一直在你身上藏着,不拿出来会更好!”

毕竟真心服气和权利压迫总是不一样的。

楚尧众人一直在殿外等了很久,直到太阳西下,“吱呀!”一声,殿内的大门被打开了。

“殿下节哀,陛下去了!”承德朝众人说道:“陛下不希望大家哭哭啼啼的,他该交代的已经交代完了,该做的的也做好了,他是满意着走了的,希望你们也能够放下!”

楚尧绕过大太监,抬步走进殿内。

就和大太监说道一样,他是满意着离开的,甚至嘴角还带着笑,就好像只是普通睡着了。

楚尧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床前,扑通一声跪下。

接着,身后的朝臣也都跟着进来跪下,大喊:“陛下千秋万岁!陛下千秋万岁!陛下千秋万岁!”

北凉瑞平42年,诚帝薨,太子楚尧主持丧事,昭告天下,国丧三年,举国哀悼,禁娱。

上京城内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氛,所有人都穿着素衣,跟着禁卫军的脚步,送诚帝最后一程。

皇陵外早已被禁卫军严严实实地包围了起来,只有那些大臣们和他们的家眷们才被允许进入皇陵外围,更多的百姓们都守在更外层的郊外,哀悼诚帝。

下棺后,百官哭丧,所有的寺庙宫观各敲钟三万下,以示鸣世。

国不可一日无君,办完葬礼后,所有朝臣请命请求太子早日登基为帝。

钦天监早早就算好了日子,开始布置了起来。

登基当天,许时清一袭官服,为少年帝王整理好龙袍,带上帝冠,和新帝一起走了出来。

所有人都知道新帝重视许时清,可当看到许时清和新帝一起走出来后这份重视才深深地让人震撼。

在新帝还是太子的时候,许时清为新帝铺路,玻璃使得楚尧成功在上京城结下各种人脉,造纸和眼镜为他夺得全天下书生的支持,同时也充实了他的私库。

与之一起前往江城,若是其他人得知有传染病早就跑了,偏偏许时清以一己之力把江城百姓们给扛了起来,解决了病症,赢得了民心,让楚尧能够安心治水。

虽然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可是每一项都至关重要。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偏偏他许时清做到了,所以得到了新帝的偏爱。

北凉瑞平42年同年,太子楚尧登基为帝,称尧帝,改年号为“清平”,同时大赦天下。

楚尧称帝后,把二皇子楚栝给放了出来,赐安王称号,久居安王府,无令不得外出。

紧接着,得知北凉换了新帝后,南辽觉得有机可乘,加强了和蛮夷的联系,两方强攻,希望一举歼灭北凉。

战争更加紧迫了起来,得知许时清造火药人手不够,楚尧特意把整个兵部送了过来,听凭许时清差遣。

自从上次剿灭反臣后,朝堂上二皇子党全部都被换成了楚尧自己的人,只剩下几个不争不抢的忠皇党,可以说现在都朝堂已经完全被楚尧给把握了。

兵部尚书余喆习过来和许时清对接,对于许时清的火.药那是连连称好,赶紧下令加紧制作。

很快,第一批火药送到了战场上,最先体验到的是蛮夷,三两下轰炸之后蛮夷人溃不成军,接着连连退败。

蛮夷人骚扰北凉境外多年,野心可比南辽,范将军自然不会放过,赶紧乘胜追击,把蛮夷人杀个片甲不留。

之后是南辽,因为人数方面的压迫了北凉,所以南辽自信自己一定能把北凉人打败,甚至是萧瑜亲自带兵攻打。

对于这位给先帝下毒的罪魁祸首,许大将军自然不会放过,直接空投火.药开始轰炸,甚至不用顾忌弹药多少,把南辽前面五十万士兵炸的非死即伤,直接夺得南辽边境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