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有许多窑子,窑子里的龟公时不时会到乡下挑姑娘。那年朱招娣刚满二八年华。模样生的也清秀。
为了救弟弟妹妹的性命,为了能够让一大家子的人吃饱饭,朱招娣自卖自身,用自己换了一石小米,外加五枚现大洋。
朱招娣跟着龟公进了城中最大的窑子。她是心甘情愿的轻贱自己。也只有那样,在那种年代才能够活得下去。”
当铺老板讲到这,眸子里散发着暗淡的光。
她悠悠开口,继续说道。
“转眼便是三年后。朱招娣年纪虽然大了,但因为她模样生的貌美,性格又温顺。反倒混的顺风顺水,小有名气。
那时,她已然改了名字。花名叫做小婵娟。
喜欢小婵娟的达官贵人蛮多。有经商的,有扛枪的。也有上了年纪的没落鞑子。
可小婵娟心里清楚,那种花红柳绿的地方。又岂会有真感情?她只是想着多积攒一些钱财,时不时的补贴家里,最后再过几年,可以有机会为自己赎身。
却不曾想,就在小婵娟进入花楼的第四年。她遇到了一个人。
那人是个文质彬彬,西装革履的青年。喝过洋墨水,读的也都是一些激进类的书籍。
那个男人乔俊生,是赫赫有名的乔三少。乔家是做粮油生意的,又经营丝绸布匹,甚至还跟国外通贸易。
乔俊生人长得文质彬彬。出手也十分阔绰。他为小婵娟一掷千金,却不为美色,只是把小婵娟当做知己。只为和其每日饮酒诉说心事。
渐渐的,小婵娟心悦那个男人。甚至为了乔俊生,再也不接待其他的恩客……”
说到这。当铺的老板又是一阵停顿。她的左手紧紧的握着那一只黄玉书签,声音有些哽咽。
“后来呢?”我忍不住发问。
老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后来,战乱越来越频繁。乔家的生意并不在西南方,而是在北方。
乔俊生为了小婵娟,花尽了身上的钱财。他已经没有财物再来逛窑子。
可那个时候。两个人的感情已经越来越深厚。如胶似漆,怎么也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