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药炉公开教授妇人辨别药草、并向她们进行收购后,京都的一些老药堂掌柜们便联合起来,对药炉百般刁难。
先是故意钻乔荞的言语空子,给她送去了一堆杂草,谎称是名贵药草要求药炉进行收购。
乔荞倒是照单全收,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搜罗出一些十分罕见的药草品种。
也有人故意花钱请人扮作来学习的妇人,有意在药炉里对乔荞进行刁难,甚至想在妇人间离间她们与乔荞的关系。
岂料,这群老顽固看轻了乔荞与这群妇人的关系。
妇人们在暴风雨时日受了乔荞救命之恩,之后又在乔荞的点拨下,不仅有了贴补家用的新方式,还认了字,开了窍。
于她们而言,柏子仁这个名字不单单是一个药炉主人这么简单,而是给予她们新生力量的人物。
更兼她们都是同一个村子的,彼此间关系深厚,更难从中出现内贼。
由里至外,药堂的那群老顽固都找不到机会可以毁掉柏子仁的药炉。
相反,在药堂的撺掇下,药炉被其他的穷苦百姓所知晓。
他们慕名而来,一时间,药炉生意红火无极,柏子仁的名号传遍大街小巷。
药堂那些老顽固们所谓的封禁、阻挠,似乎在百姓的拥簇下显得不值一提。
虽然前来药炉的百姓人数愈发多了些,可大多数人都是参加的义诊,药炉的收益虽是提高了些许,但还不足够去支付药堂顽固们的刁难费用。
木槿敲着算盘,最后得出结论:如若不摆平药堂的那群人,药炉最长只能经营一年的时间。
“不急。”乔荞说。
她拨弄着的面前的笸箩,细腻的药粉从她指间滑过。
乔荞对这批养颜粉的品质格外满意,吩咐道:“将这些全部装瓶,明日我要拿去做伴手礼送给其他女眷们。”
木槿便放下算盘,与小麦开始仔细装瓶。
小麦问道:“少夫人明日要去拜访谁?可要提前递帖子去?”
如若是用柏子仁的身份,那自是不用递帖子的。可如若是用侯府五少夫人的身份,不仅要准备拜帖,还要先询问对方府邸的意思,以防止出现走空的情况。
乔荞答:“不用,我给一份名单,明日用柏子仁的身份挨个儿拜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