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来药炉看诊的人倒是许多,不过大多是穷苦百姓,也开不起一些名贵的药方,多是能减轻病症即可。
而乔荞每个月还要开门义诊一次,好不容易赚的一些银子,基本都贴在了义诊上。
故而哪怕药炉里瞧着人满满当当,好似生意颇好的样子,其实已经快要入不敷出了。
乔荞穿过长廊,径直走到门厅。
门厅的女大夫是她请来的,跟在她身边边学边看诊,一些寻常病症她一个人便可以应付。
而药炉里还有两个小仆和一个老嬷子,负责洒扫、配药等。
一见乔荞,女大夫便站起身,正准备作揖时,乔荞抬手示意她坐下继续看诊。
女大夫这才又专心的把脉,给面前的妇人开了方子。
乔荞扫了一眼方子上的药材,又瞧了一眼妇人的穿着,提醒道:“将辛夷换做细辛伍薄荷。”
女大夫有些疑惑:“少东家,辛夷的药效更好一些,为何要换?”
“她并不是染了风寒,鼻窍不通是季节性的常病。这种难以根治的慢性病,开效果好但昂贵的药材对于她的家庭而言并不是一件可以负担的事情。对比辛夷,细辛伍薄荷虽然效果打了折扣,但胜在成本低廉,可供她长期服用。”乔荞解释道。
女大夫恍然大悟,忙将药方改了改。
妇人双手接过药方,感谢道:“多谢少东家为我考虑!这遍观整个京都,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少东家这样会为咱们身家考量的大夫了。”
乔荞轻笑:“无需多谢,为人医者,治病救人为先,这是我的责任。”
妇人又道谢了两句,随后由小仆领着去配药。
乔荞仰头看向身后一整面墙壁的药材柜子,虽然她之前已经吩咐了少用名贵药材,多用贫穷人家用得起的药材,可这柜子里消耗最快的还是起效快、价格昂贵的药草。
乔荞看了几样,其中一些单单一两便足以耗去穷苦人家一年的生计所需要的银子。
这样的药草好归好,只是贫苦人家吃起来终究太困难。
乔荞叫来负责采买收购的小仆,问道:“这里的药草都是与谁合作的?”
“少东家,城内各家药材铺大多有合作。”小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