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珩却没有说话,但是他的脸色已经说明,他并不想立梁氏为后。
“皇上,微臣以为,梁安未必愿意领兵。”躲在最后面的兵部尚书,一句话打破了沉默,引起众人的注意。
赵珩将目光投向他,问道:“曹爱卿此话何意?”
“回陛下,梁安一直是臣的下属,据臣对他的了解,梁安一直在鼓励自己的儿子走文臣之路。他膝下三子,虽有一身武艺,但是并未再军中有建树。自打梁家回禹城之后,三子解拜入名儒段老先生门下,欲走科举。”
这话引起了赵珩的深思,梁安是走武将路子闯出名堂来,却不想自己的儿子再走这条路。这是为何?疑问在赵珩的心中形成。
听着几个阁老们还在讨论着用人的问题,赵珩心里却想着得找个机会召见一下梁安。
最后并没有拿出什么注意,赵珩遣退了众人。想起小欧子之前说慈宁宫派人来过,便出了御书房,循着慈宁宫的方向过去了。
沈太后正在跟宋嬷嬷说着进宫的十三个美人,却是面露担忧之色。互见赵珩已经走了进来,忍不住斥责奴才们不通传。
赵珩道:“母后,是儿臣不让他们通传的。”
“皇上眉间带着忧愁,可是为着雁荡关的事儿?”
赵珩走到沈太后对面坐下,端起宋嬷嬷递给他的茶喝了一口:“母后,儿臣心里有些烦。”
“怎么?”
“阿琰暂时无法带兵,可是儿臣又找不到可以放心的人。”赵珩心里有些烦,不是不能用,而是不敢用。他不想最后还是没能守住皇后之位。
“皇上,总会有办法的,哀家相信你。这么多风雨都扛过来了,又怎么会怕区区赵琦之流。”
在沈太后这里总能找到些安慰,母子没有隔夜的仇,之前方宁赵琰的事情早已经翻篇了。在沈太后这里说了说话,一扫之前心中的烦闷,下决心召见梁安,打算用他一回……
贤王府,苍松院
赵琰本来一个人躺在书房的躺椅上休息,等着方宁给他做的点心。小东却急急忙忙从外面走了进来。
赵琰以为是方宁来了,急忙做好,却不想只是小东来了。脸上可见一抹失落,随后又躺会了椅子上。
“爷,属下有要事!”
“说吧!”
“雁荡关兵变了,方振掌握了雁荡关的兵马。”
“你说什么?这么快……”
门外传来盘子落地的声音,赵琰警铃大作,赶紧起身,拄着拐杖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