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陛下何故谋反(三)

寇彦卿此时也神色严肃起来,端坐在位子上。

大家都是明白人,像寇彦卿愿意来会面,确实是因为对朱温忠心,但牛存节三人,可不只是忠心二字这么简单了,这世道,忠心又有何用?

袁象先是朱温亲族,不管如何早晚都只可能会被清算,最完美的结局就是保证富贵,权势自是不可能留在手中的。

而牛存节一军大将,掌握兵权多年,在禁军中势力网盘根错节,仅凭这个原因,他都不可能继续受到朝廷重用,隐患太大,更别说他还是朱温的老将。

不过就算能善终,若有机会牛存节焉能不抓住?且男儿大丈夫的权势既已在手中,又如何甘愿割舍?如此乱世,不说似萧砚这般野心勃勃做那权臣之顶,也当领数万虎贲坐拥一方!

这两个大将的各自不得已乃至目的都是很容易猜中的,但李珽的目的是为何,寇彦卿却看不穿,像李珽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在这个世道下随波逐流才是正道,掺和进这种事反而让人不解。

但拉一个文人进来,好处却也是显而易见的,李珽脑子好,嘴皮子更是犀利,当下一语道出牛存节二人的目的,自是大出寇彦卿所料的。

按照寇彦卿所想,今日会面,可能也就是几人一起发发牢骚就罢了,还能如何?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呐。

袁象先捻须不语,牛存节则是一笑,抚掌发笑:“公度真是好见识,果然瞒不住你。”

牛存节看了看左右,复又看了下寇彦卿,然后才盯着李珽道:“长安杨太尉,有信来了。”

李珽眸光微眯,寇彦卿却是顿时精神一振:“如何?”

长安杨师厚,早就已经被天策府视为咽喉之刺,河北士人尽入萧砚麾下,锋锐进取之心岂能让一个杨师厚所阻,故自当把杨师厚盯得极紧,两日前天策府议事,李思安这厮甚至当众直言要讨了杨师厚,如此关头却听闻杨师厚有信递来,甚至还是联络的牛存节,就代表这个拥兵自重的杨太尉,一定也不甘为萧砚所制!

牛存节却笑眯眯的不语,而李珽则轻置手掌在案,轻声道:“征伐蜀军一事现在隐隐为萧砚的头号大事,蜀军甚至乃或岐国若为萧砚所破,那么他这个天策上将真就要就此根深蒂固,如若反之,征蜀伐岐失败,那就是动摇了萧砚的权位之基……杨太尉难道是想……”

“错了,公度错了。”

牛存节不禁得意摇头,同时压低声音:“定霸都此战若败,自然动了萧砚的根基,然萧砚还留有归德军在京,且他拥二帝在手,就算此战大败,也仍有残喘之机……”

李珽登时眼中精光大作:“杨太尉想让萧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说到这里,寇彦卿自是早已明白过来,随即便皱眉道:“然陛下受制于萧砚之手,周遭更是严密的紧,怎有办法把陛下安然救出来?”

“如何没有?”

默然片刻的袁象先终于出声,冷冷道:“当下不正是最好的时机?杨太尉信上言,只要我等配合得当,他可控潼关在手!”

寇彦卿正在愣神,李珽却已搓着手迫不及待出声:“然也、然也!萧砚急着出兵,更为了与杨太尉争气,已遣其麾下大将田道成领八千定霸都西进,连李思安这厮都派了出去!眼下萧砚左右不过禁军诸部,而禁军诸部又有二位将军负责牵制,如何能为萧砚卖死力?

彼时只要萧砚携二帝离开洛阳,进则有潼关所阻,退则无攻城器械不得入洛阳!中枢还有我等为杨太尉策应,禁军只要不肯死战,何人能挡杨太尉?萧砚不败待何!?”

只是这其中有一关键。

寇彦卿与李珽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出声:“张全义!”

袁象先沉着脸点头:“对,只要说动张全义作壁上观,彼时让萧砚无法退入洛阳,此计便大有可为!如此一来,萧砚届时必陷入进退维谷之际,麾下兵马人心失散,其人还不任我等处置?”

但寇彦卿不禁皱眉:“然张全义此番已向萧砚示好,如果说服不动……”

“此事何难?”李珽胸有成竹的起身,道:“张全义受太上皇恩宠甚重,岂能不思报国除贼?此番他虽向萧砚妥协,不过是迫于形势不得为之罢了!为求名求财,张全义也合该答应下来。”

说着,他便立时请命,俨然是揽下了这说服张全义的责任。

牛存节大为欣慰,捋须道:“公度深明大义,忠肝义胆,某家佩服,眼下有公度出力,何愁国贼不除?”

寇彦卿亦奋然起身,迫切道:“我该如何做?”

牛存节与袁象先对视一眼,只是笑道:“彦卿老弟何须着急?你当下任这左卫中郎将,出入宫禁是我们中最便捷之人,萧砚纵有夜不收为耳目,然你依然可寻机接近御前,太上皇那里,还需你多多费心思才是。”

寇彦卿一时愕然,进而皱眉久久不言。

朱温身侧尽是夜不收的人,他如何有机会能近身?

李珽看出了他的忧虑,遂宽慰道:“彦卿将军勿虑,此事急不得,纵使于宫中没有机会,彼时行军途中,你亦可凭借身份接近天子仪仗,只要届时摧破萧砚兵势,太上皇自能脱困,当下只管静待时机便可。”

“只能如此了。”寇彦卿思忖半晌,如此点头出声。

牛存节和袁象先终于再次发笑,稍稍提高了声音:“如此甚好,我等戮力同心,何愁不能诛灭这国贼!”

——————

时节已值五月之中,凤翔城下渐生热气,如果岐军和晋国战至此时,黄河水早已解封,只怕难以从容退回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