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晚上和鸡骨礁的海鲈碰碰(一)

“完了!”

“提竿角度太大,拉力缓冲不够……”

徐长清手里的竿子反弹,颤悠了两下恢复笔直的状态。

另外一条船上,剁椒鱼头号。

夜色下的海面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浑浊泛黄,浪涌拍打礁石。

敖海源指向一片洄流区。

“大鲈鱼喜欢藏在水流交汇处伏击小鱼,但流速变化快,得抓准时机抛竿!”

他选择了一款15克沉水铅笔,贴着礁石边缘扇形搜索,时而抽停模拟受伤饵鱼。

突然,竿尖猛地下压,敖海源瞬间弓腰控竿。

“中!这力道绝对是大家伙!”

刚弓竿还没有彻底反应过来,啪的一声主线就断了。

敖海源对此十分懊恼,气的在甲板上跺脚。

平复情绪后,敖海源换上一条氟碳前导降低鱼警觉性,改用缓沉米诺主攻中层水域。

果然不到十分钟,竿身再度弯成满月,这次他弓竿稳如磐石,借浪涌节奏消耗鱼体力,最终成功将一尾80厘米左右的七星鲈收入囊中。

尽管徐长清的首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

他迅速整理好心情,重新检查装备,准备再次出击。这一次,他选择了更为轻巧的拟饵,以便更好地控制在复杂的水流中。

其实他自己也知道,每一种鱼类都有其独特的习性和行为模式,尤其是在夜间活动的大型鲈鱼,往往更加谨慎和狡猾。

为了增加成功率,徐长清还特意调整了自己的站位,选择了靠近水流交汇处的一个较为隐蔽的位置。这里不仅能够避开强光的干扰,还能借助自然的掩护,提高拟饵的真实度。

他仔细观察着周围环境,发现有一些波浪翻起的地方动静不大一样,这也正是鲈鱼可能出没的地方。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抛投,模拟受伤的小鱼游动,引诱潜在的目标。

抛竿入水短短几秒钟后,竿尖微微颤抖,紧接着猛地向下弯曲。

徐长清顿时警觉起来,迅速握紧鱼竿,身体重心下沉,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这一次,他不再急于发力,而是根据鱼的动静灵活调整控竿力度。感受到鱼的猛烈挣扎,他意识到这是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