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人体静脉注射葡萄糖一样,吸收率都是100%。
鱼类喜食这类的低分子物质是符合鱼类摄食行为原则的,即以最低的能量消耗获得最大的能量收益。
这是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鱼类识别了这种化合物的“独特气味”,并把这种本能遗传给了下一代。
鱼吸氨基酸的现象,敖海源称之为“营养型”诱鱼法。
以淡水传统鱼饵为例,不管是北方的豆饼玉米或是南方的麦麸蚕豆,就是酒糟血粉蜂蜜中都含有十种以上的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
这些看不见、嗅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进入水中并扩散,然后被鱼的嗅觉所接受。
同时,氨基酸不管是来自天然水体中的碎屑或是钓鱼人投下的饵料,它们的化学属性是一样的。鱼对它们的反应也是一样的。
游近、摄取。
然而有人会说,鱻壳因和鱻冷丁的主要成分不也是氨基酸吗?
先不说鱻可因具体成分,但根据一些资料推测,它可能是由一些氨基酸、酶和生理活性物质混合而成。
在实验中,大剂量鱻可因能显着提高海鱼的咬饵率,但同时也会使鱼出现一些不正常的行为,如过度兴奋、跳跃和抽搐等。
此外,有观点认为,鱻可因可能对鱼的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过量使用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而鱻冷丁,这名字里面就含了冷丁俩字,就像杜某丁一样。
鱻冷丁是一种海水鱼饥饿素,可以刺激海水鱼的味蕾,令海鱼产生强烈饥饿感,进而强迫产生摄食动作。
你想,你不饿的时候有人用特殊的方法诱使你大吃特吃,你乐意?你舒服?你好受?
所以,千万别为了自己爆箱而去用那些科技与狠活。
要么开挂,要么犯法。
而敖海源在海钓中经常用到的添加剂是南极虾液,牡蛎液,蜂蜜,猪油和味精。
南极虾是海钓最常用的鱼饵之一,具有非常好的垂钓效果。南极虾液则是南极虾的浓缩提取物,含有各种氨基酸,虾腥味非常浓郁,少量添加到海钓鱼饵中,具有不错的诱鱼效果,还能够提高海水鱼的摄食性。
牡蛎也是海钓常用的鱼饵之一,我们经常吃的生蚝就是牡蛎的一种。牡蛎液则是牡蛎的浓缩提取物,具有非常浓的腥鲜气味,把它添加到海钓鱼饵中,对一些海鱼的诱食效果也较好。但是,牡蛎液和南极虾液的缺点就是拆封后容易变质,很难长期保存。
不过好在敖海源他们每次出钓的人很多,需要的量也不少,基本拆封后就剩不下什么了。
在钓淡水鱼时,鱼饵中添加蜂蜜的效果很好。在制作海钓的腌制虾饵时,也会添加大量的蜂蜜。实际上,所有的海钓鱼饵中都可以添加蜂蜜,可以去除鱼饵中的异常味道,改善鱼饵的适口性。
都知道猪油炒菜要比植物油更香,那是因为猪油里含有特殊的蛋白质和甘油酯的分解物。猪油的特殊香味对海鱼的诱惑力十足,用猪油和蜂蜜一起来浸泡鱼饵,海鱼非常喜欢吃,垂钓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这次出来,敖海源提前给鱿鱼条做了浸泡,每1000克的鱿鱼条,敖海源加了5毫升的南极虾液,5毫升的牡蛎液,10毫升的蜂蜜和30克的猪油。
兑水稀释泡上个56三十分钟。
效果虽然没有那么的夸张,但是也是相当的不错了。
视线回到海底。
金红色的鱼嘴巴一张一合,仿佛思想在做着剧烈的思想斗争。
闻着味儿不错,不像那些合成的。就是不知道口感怎么样?
不管了,饿了,吃了再说。
金红色的身影从礁石缝中窜出来,急速向上游,一口就把鱿鱼条吞入口中。
“中!”
船上的敖海源看到竿稍剧烈抖动,就知道鱼已经上钩了。
拨动开关收线。
“滋滋滋滋……”
电机带动着线轮往回收线。
鱼看起来不是很大的样子,敖海源在收线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挣扎。
很快,鱼就被拉到了海面之上。
“我靠,今天怎么都那么夸张?”
“这也太红了吧?”
“啥眼神?那是金红色!”
其他人看到金红色鱼的时候不断发出惊叹。
但是鱼提到船上的时候,所有人又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