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统一参加朱成材的扫盲班,对此,很多汉子纷纷表示,这是最难的任务,没有之一。
这个冬天,刚刚落脚安家的荆家村人实在是太忙了。
院子里的大棚盖好了五个,靠院墙边上还得继续盖,能弄出一个是一个,这样冬天吃菜才有保证。
木炭要一直烧制不能停,大棚里要放炭盆,北地虽冷,但不至于像大东北那样冻土层太厚,冬天烧点炭还是可以熬一熬。
老铁匠的打铁炉子也必须支棱起来,刀剑这些东西得多多备上一些,还要打开春用的农具。
采回来的草药要及时炮制,皮毛也得赶紧硝制出来,早点把这些东西拿出去换成银钱才是正事。
每个月月底,大家还要从手脚功夫、外伤处理、基本药理知识、认字等各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第一的有奖品,
奖品是一两银子,而且是不限男女老少。
这一两银子大大的激发了大家的踊跃性,连老头和老太太们都跃跃欲试。
腊月初的时候,妇人们开始忙着腌白菜和萝卜条,腌酸菜、熏腊肉。
几个大棚建的时间不同,有的都已经可以吃了,有的还是小苗子,一直持续不断让地不歇空。
“当初乌咀山那么几口大缸都给扔下了,眼下要是拿来腌酸菜多好啊!”苏氏和胖婶坐院子里边切萝卜条边唠嗑。
切好的萝卜条直接挂起来,慢慢风干之后,拿来炖腊肉吃再好不过。
“可别说,那山上好东西还怪多的,就是咱那会要赶路,不然全给搬回来多好啊!”
葛老太一边说话,一边和范老婆子把洗干净的大白菜剖开,细细的撒上细盐,一层一层整整齐齐的码在缸里。
荆大梅一边往绳子上挂萝卜条一边道:“阿梨娘,这个月马上就要考核了,估计读书写字又是你家阿烨第一了。”
苏氏含笑回应:“他二姑,你这话说得可早了些,我听阿梨说德文和大郎几个学得也很好,你家两个小子跟着贺大夫也学的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