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 70 章

贾代化原本也不是没有想过,走个后门,但恩科的时间是早就定下来了的,而国子监每年几月考试也都有定例的,总不可能为他们一家坏了规矩。

贾代化能得圣心,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他虽然看着大大咧咧,但内里却是守着规矩的,从来不越雷池一步,这才是皇帝能够放心贾代化。

贾代化替贾敷唉声叹气了许久,却也不敢放了贾敷千里迢迢的去金陵考试,只能耐下性子,安慰自己多读几年万一能中个状元呢。

贾代化虽然强迫自己放了下来,但是之前为了贾敷能不能参加这次恩科,贾代化也算是舍下了老脸到处打听。这种消息肯定是瞒不住的,尤其是太子妃还特意关照了娘家要多注意宁国府,这个消息也就一点点传进了太子妃的耳朵里。

“我听说宁国公贾大人家的长子打算科举?”在太子来探望的时候,太子妃特意挑起这个话题跟太子闲聊。

“是啊,师父前几日都快把国子监祭酒给烦死了。”太子笑道,话里的语气也十分亲厚。

太子自幼边跟着贾代化习武,对贾代化也十分亲近,贾代化去问国子监祭酒的时候,也十分光明正大,一点没有避着人,太子自然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那贾家大公子的身体不是并不是很好么,我记得宁国公的家乡在金陵?那岂不是还得赶到金陵去参加府试和县试?那这么来回奔波……”太子妃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跟太子闲话道。

“是啊,敷哥儿的身体现在瞧着倒是不错了,但到底病了这么些年,师父也怕他来回奔波受不了,所以上个月把敷哥儿送到了国子监去。”太子说道。

“只可惜,敷哥儿赶不上这么昊儿的恩科了,害,只差了这么一个月。”太子也挺可惜的,毕竟贾敷算起来是他师弟,太子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同盟里多一些能人。

“那确实挺可惜的,咱们不能帮帮他?”太子妃试探道。

“不可不可,国子监的考核是大事,不能打破。”太子以为太子妃要说让国子监考核提早,或者是求情让贾敷不用考核,不赞同的回道。

太子是皇帝养大的,自然是知道皇帝对国子监的看重,也知道皇帝不喜欢不守规矩的人。

“我自然不是这个意思。”太子妃说道:“我记得朝里有很多官员祖籍并不在京城?”

“这是自然,勋贵们基本上都是跟着太-祖爷从南边起事的,多是南边人,而文臣们他们也都是通过科举从天南海北考过来的。”太子对朝堂里的大臣们都很了解,此刻侃侃而谈道。

“那他们的子嗣想要科考进身的都得回原籍?”

“你是说,去求父皇一个恩典,然后这些官员子嗣在顺天府考试?”太子原本就不是傻的,听太子妃只是略微一提示,太子也就明白过来了。

“不成不成,那顺天府的学子们肯定得闹事。”话一出口,太子又自我否决道。

虽说这个主意一出,算是惠及了所有家里有子嗣想着要科举的大臣,这些大臣但凡听到这个主意出自太子这儿,那日后都得给太子两分薄面。

这确实是增加自己威望的一件好事。

太子就差心动,然后急匆匆的去写个奏折给皇帝看了。

但是,太子好歹学了这么多年帝王之道,仔细一想,便觉得不行。

多了这么些人去考,但是顺天府秀才和举子的名额却是固定的。那么也就是相当于抢了顺天府其他人的名额。

要知道,大臣家里的孩子,先天就站得比寻常百姓家里的人要高了,别人可能会因为没有书籍和纸笔发愁。

可大臣家里的孩子,自家的长辈就是科举出身,天子门生,随便提点一句,那都比乡下的老秀才们教得要好。

这些大臣家里的孩子,肯定要比寻常人更能考中。

若是…真真让他们去顺天府考了,那到时候皇榜上的,可能都是些官宦子弟了。

堵了自己的青云路,顺天府的学子还不得闹翻天了。

“我的意思是,咱们可以给顺天府增加10举子的名额,然后再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家的子弟可以直接在顺天府参加科举。”太子妃道,“左右四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本来就可以进国子监了,那么给他们这个恩典也不过就是应急,倒也无所谓了。”

太子妃刚刚说完,太子便拊掌笑道:“这个主意好,增加了名额,顺天府的学子们只会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多了中举的概率,自然也就不会闹了。”

“我去写奏折。”既然想出了这么个一举两得的方式,太子自然是立马要去把这件事落实下去。

实惠吃到自己嘴里,那才是真实惠。好处也得拿到手里那才叫真好处。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评论随机送小红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