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主任见顾书尧执意要去,便派车送她前往野战医院。
野战医院位于盛州城北,毗邻城郊的地方。伤兵人数过多,盛州城的医院根本接收不过来,盛军便在此处设了军事医院,专门治疗重伤的士兵。
虽然早有准备,但真正到了,顾书尧还是被眼前的场景冲击到了。
所有的医生、护士都无比地忙碌,都在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甚至还有伤兵一只手打着石膏,另一只手已经在帮着抬担架。
“过来帮一下忙。”有护士叫顾书尧。
潘主任跟在顾书尧身后,原本想替她上前,哪知顾书尧没有丝毫地犹豫,已经帮着将伤兵扶上担架了。
战争实在太残酷。
野战医院两两排开的二十几栋平房,每一间进去都通摆了大几十张病床。而伤病还在源源不断地送过来,连走廊上都开始摆放病床。
她也曾幻想过他会不会在这里?可看下来,那重不切实际的思念已经被眼前别的情绪替代。
病床上躺着的士兵里,有的明明面孔稚嫩,却已经少了一条胳膊。还有的刚从前线送过来,被炸掉了一条腿,伤处早就血肉模糊,鲜血却仍从空了的裤腿处不断往外涌。
潘主任带着顾书尧去见了野战医院的陈院长,陈院长刚从手术台上下来,原本十分疲惫,得知顾书尧是复兴药厂的老板后,如同打了一针强行针,眼神中多了几分希望。
如今野战医院的情况不太乐观,伤病实在太多了,抗生素濒临短缺,同时还缺血、缺人。
“您放心,这些都交由我来尽力解决。”
顾书尧回盛州城后,先是回了药厂协调供给,匀出来二十箱磺胺紧急送到医院。然后又将药房里通药理的大夫、小厮拨了一半多前往野战医院帮忙。
更头疼的是缺血,她只能献自己的血,却无法强求勉强别人。
顾书尧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在报纸上刊登血库告急的文章,同时去燕北大学、燕北女大动员老师、同学一同替前线的将士捐血。
情况比她想象的要好得多。
燕北大学、燕北女大距离野战医院明明有好几十里路,竟有学生自发组织踩着自行车前往捐血,还有的捐完血索性留在那里帮着抬支架。
那几日的自行车阵都是由南往北,年轻的身影成群结伴穿梭在街头,他们身后还挂着红色的小旗,如同一阵阵充满朝气的清风呼啸着,共同抵御燕北大地这连日的酷寒。
顾书尧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