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艰巨,但也是重任在肩,刘思远再次郑重表态:“我会尽我的微薄之力,为呼延市长,为黄梁,贡献全部的力量。”
“思远,拜托了。”呼延傲博痛心疾首地握住了刘思远的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知我者,也就只有你了。”
在呼延傲博火力全开拉拢刘思远入局之时,蒋雪松也是火力全开,正在有条不紊地步步推进,完成他的又一个布局。
整整一个下午,蒋雪松马不停蹄地接待了一拨又一拨汇报工作的副市长、各大局局长,忙了一个下午,也没顾上喝几口水,临下班时,叶林和柳星雅一前一后又来了。
叶林是来汇报人事调整草案,关允感慨,组织部为了配合蒋雪松的人事调整大计,动作真快,仅仅半天多功夫就出来了调整草案,如此工作效率,前所未有。
柳星雅是来向蒋雪松提交一篇关于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发展思路面面观的分析类文章,他见叶林先来一步,就笑呵呵地递上手中的材料,说道:“关秘书,你先替我把把关。”
关允忙客气说道:“柳秘书长大才,我哪里敢献丑?”
“你是京城大学毕业的才子,文采出众,就别在我面前谦虚了。”柳星雅搓搓手,“两人智慧胜一人,帮我顺顺,看文章的观点别失之偏颇了,万一入不了蒋书记之眼,我就白忙乎半个月了。”
“柳秘书长花了半个月时间写成了文章,我一定得好好拜读。”关允一听,就立刻心思大动,联想到蒋雪松和呼延傲博即将在上演的最后决战,开发区正是支点,柳星雅的文章来得这般及时,肯定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
再联想到柳星雅身为崔同一方的阵营,关允心里明白,柳星雅的文章不但是投石问路之举,也是崔同借机向蒋雪松交底,崔同在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上究竟是什么思路,文章的观点,就是底线。
关允认真拜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