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十分平静,仿佛只是普普通通地,在与自家的子侄兄弟讲故事一般,可像是司马瑾这样了解她的人却知道,楚叶哪里是讲故事,分明是打算狐假虎威,好好杀一杀这些无知举子的威风。
“按照《晋律疏议》第三卷第六百七十二条,没有任何功名在身的白丁,若是私议皇族,一律杖百五十,徙五千里。”楚叶说到一半,又是停下看了看众人的脸色。
这些举子当然知道,自己经过这大大小小的考试后,头上已经是有了功名傍身的。想到这儿,他们不由得舒了口气。既然没有功名的白丁是这样处罚,他们这些举子,怎么也要轻上些。
楚叶满意地看着举子们脸上放松的神情,可一边坐着的刘翰林,却是僵直了身体。然而却并没有任何一个举子的的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
对这些举子来说,只要不剥去他们的功名,什么样的处罚他们都可以接受。
杖刑?徙五千里?
只要还有功名在身,他们这些举子哪怕实在徙刑的路上,也不会有衙差敢对她们无礼。
“有功名的,一律剥去功名,诛起三族!”
楚叶平静而又坚定的声音再次想起,却仿佛是天上的神仙举起重重的大锤,将他们狠狠砸倒!
场面再一次平静下来。
过了了一会儿,突然又一名举子大叫了起来:“不可能!这不可能!”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举子也嚷了起来。
在他们看来,他们可是朝廷未来的栋梁,未来的高官。怎么可能会比那些平头百姓罚的更加严重。
唯有刘翰林,他佝偻着身子,站起了身,
举子们不知道,可已经在翰林院供职十数年的他又怎么会不知道。
为什么举子们罚的更加厉害。
因为皇帝深知,这世上最为厉害的武器不是什么兵矛,也不是长刀或者利剑。
而是人心!
人性本善,可要不得这朝局险恶。
普通百姓看来,举子们寒窗苦读十数年,读圣贤书,习圣人言,知道的了解的自然是比其他普通的百姓更为多些。他们说的话,在这些百姓看来,更有说服力。
平头百姓说了,人们可能并不在意,因为人人都知道他不过是一介白衣,根本不可能接触到高高在上的朝堂中事,举子们说了,人们无论如何都会当出几分的真。因为人人都知道,举子在日后,是要当大官儿的!
所谓三人成虎,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正因为这一点,所以皇帝才会特别看中朝堂中的言论风向。也正是因为如此,《晋律疏议》中,同样的罪会分人而罚!
楚叶就这样笑着,看着这群举子的表情由震惊,到不解,再到接受。一个个再也不复往前的意气风发,大多都是灰颓挫败,亦或是不可置信。
“不过呢……”楚叶扬起声调,轻笑一声,“事情闹得这样大,法不责众的道理本官还是懂得的。你们若是能直接将起头儿的人给本官交出来,身上的功名指不定就保住了呢!”
她这一句话仿佛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湖水中,掀起阵阵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