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魏征

魏征的一番话,虽是恭维,但又带着点刚正不阿的味道,听得李世民心里好生得意,又不能表现出来。

“所以,我猜想以殿下的心胸不会问罪于我,我就没有逃亡,当然,我也是在赌,赌我的识人之明。”

李世民笑了下,继续问:“魏征,你刚才说识人之明,看得出你对自己的识人能力很自信,可我听说你最开始是效忠李密,李密倒台后,你去辅佐窦建德,窦建德倒台之后,你又辅佐李建成,这岂不是三国时期的吕布吗?如果你真有识人之名,为何看不出我才是那个平定天下之人?为何不来投奔我呢?”

李世民的问话很尖锐,魏征眉头一皱,想了下,道:“当年隋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我看出大隋气数已尽,灭亡是迟早的事,我自然要另寻明主,当时几大割据势力中唯李密有雄主之象,颇有魏武帝风范,那个时候李唐还没有起兵,我自然就先行投奔李密了。可惜,李密纵有雄才,却无天命,被王世充打败,而王世充此人刻薄寡恩,伪善奸诈,也并非明主,我没有投奔王世充。听说窦建德出身草莽,却在河北深得人心,这倒是有汉高祖的遗风,我也猜想他会不会就是汉高祖第二,所以就去河北投奔了窦建德。”

魏征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李密倒台后,李唐已经崛起,我为何没投奔李唐,是因为李唐得位不正,跟王世充逼杨侗退位如出一辙,我担心当今陛下的品性也会类似王世充,所以我便放弃李唐,转而效忠窦建德。谁承想,窦建德并非汉高祖第二,他被殿下打败,天下就只剩下李唐有一统四海的迹象,我只能也归顺李唐。而李建成是太子,未来储君,我自然而然就效忠李建成了,我魏征就算再有识人之明,也是凡夫俗子一人,不能预料后事,我哪里会想到未来会发生玄武门之变呢。”

魏征顿了顿,继续道:“我也想不到殿下有一天会杀兄弑弟,荣登太子之位啊!”

提到‘杀兄弑弟’四个字,李世民的眸中闪过一丝锐利,但很快便隐去,他紧盯着魏征,魏征刚才的解释不卑不亢,让人无法斥责。魏征也紧盯着李世民,眼神毫不畏惧,可心里却直打鼓。

李世民勾了勾唇角,道:“魏征,你的仕途还真是一波三折,命运多舛呐!”

“可以这么说,我侍奉的三位雄主,都有问鼎天下的能力,可惜均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对我的谏言置之不理,以至于功败垂成!他们死不足惜!”说到最后一句,魏征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语气也生硬了几分。

李世民赞同地点点头,道:“魏征,那你觉得我呢?我是否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魏征狐疑地上下打量起李世民,摇摇头,道:“我不知,毕竟我没有在殿下身边谋事过,但听闻殿下开设文学馆以来,倒是礼贤下士,善于纳谏。”

“刚才你几次提到汉高祖,汉高祖也是出身草莽,学问不大,但他七年就平定天下,曾经说过一句话,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我当年读书时,听到这段话,感触颇深,以至于记忆犹新,我时刻告诫自己,要效仿汉高祖,广纳人才,从谏如流,光靠我一个人的智慧,要平定天下,很难,但是若集齐众人之智,那么夺取天下也就易如反掌了。”

魏征眸子一亮,欣赏道:“殿下有此考量,那么日后登基为帝,治理天下也就容易多了。”

“魏征,我今日召你前来,不是来兴师问罪的,一是想跟你推心置腹地聊一聊,早就听闻魏征乃王佐之才,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二是,我打算任命你为东宫詹事主簿。”

魏征没有意外,他从刚才就看出李世民并无杀他之意,他双手抱拳,道:“殿下不计前嫌,魏征感激不尽,日后必尽心辅佐殿下。”

“那就好,你放心,我不是李密、窦建德、李建成,并非刚愎自用之人。你日后提出的建议,若确实合乎国情,又切实可行,我会采纳的。”

“是,那魏征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是,魏征性子耿直,快人快语,怕会冲撞了殿下。”

李世民不以为然地笑了笑,道:“你的快人快语我已经领教过了,冲撞呢,可能会,但不足挂齿,只要你提出的谏言真实可行,我就原谅你的耿直。”

“是,魏征感激殿下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