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心里,一直对大明的官吏心怀戒备,更别说对皇帝这个官吏的头子了。
所以之前皇帝派胡良辅监军时,他想办法把胡良辅身边的人全部除去。只留下一个胡良辅,放在身边看着。
对这个当年魏忠贤的亲信,他当然不敢轻忽。若非担心杀了此人惹得皇帝大怒,说不定胡良辅早就“病死”了。
胡良辅也深知这种情况,在大西营中老老实实。凡事都和张献忠商议,从不敢自己拿主意。
此时面对张献忠的询问,他当即递上密旨,谄笑道:
“皇爷让咱家做好监军职责,伯爷怎么选咱家就怎么配合。”
“以后跟着伯爷,少不了加官进爵的机会。”
“还有就是皇爷让咱家说一些的规矩,希望伯爷做个合格的贵族。”
“各种礼仪就不用说了,《大明礼法公约》、《大明分封礼法》、《大明继承礼法》这三大礼法,都是皇帝和臣民都要遵循的,已经拟出的条文不日就会送过来。”
“伯爷但请放心,皇爷没有要动您的意思。您现在是伯爵,按照《大明分封礼法》的规定,就是皇爷动你,也需要贵族议会同意。”
向张献忠讲解着皇帝制定的贵族议会条款,胡良辅表明只要张献忠不做得天怒人怨得罪大部分贵族,就是皇帝也不能削去他的爵位。
他们得到的爵位都是世爵,以后能够与大明同休共戚。
张献忠对这些没怎么么关注过,听到胡良辅的解释后,才知道爵位远不像官职那么简单。
以他自己的忖度,那就是把大明看作一家商号、把官员看作掌柜的话,贵族就是大明商号的东家之一。
虽然比不上皇帝这个大东家,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欺负的。剥夺他的地位,还需要大多数东家同意。
这让他哈哈大笑,消去了很多担心:
皇帝定下这个规矩就是让贵族安心的,不可能随便杀了他,让贵族人人自危。
只要他不搞得天怒人怨反抗皇帝,性命就有保障,爵位也能传下去。
同理,胡良辅等人也是如此,这些人被皇帝封爵后就不能随便杀。这让他看着胡良辅道:
“你这老货,看来也不能随意杀了。”
“否则被人知道了,俺老张岂不是坏了贵族间的规矩?”
这就是皇帝给他和胡良辅封爵,藏着的另一重用意了:
贵族议会能保障他,自然也能保障其他人。
胡良辅虽然只是个男爵,远远比不上伯爵尊贵。但他现在也成了贵族的一员,随意杀他就会坏了规矩。
坏规矩会受惩处,其他贵族得知他擅杀贵族后,也不会在贵族议会维护他,而是会削去他的爵位。
这是皇帝给胡良辅的性命保障,胡良辅当然是明白的。甚至张同敞都知道,之前还提点了一句。
张献忠之前不明白,现在也听明白了。拍着胡良辅的肩膀大笑道:
“放心,胡男爵,你现在可是爵爷了,谁敢随便杀你?”
“以后跟在本将军身边,保证不会战死!”
听得胡良辅神色一滞,知道皇帝封的爵位是能保证张献忠不随意杀他,但是张献忠若把他派上战场送死,是很难界定的事。
所以,他并不能安然无忧,靠着身上的男爵爵位,就以为张献忠不敢动自己。
以这个人胆大妄为的性子,还有大西营远在漠北的状况,他就是在战场上死了,皇帝也不会深究。
所以他的腰板,忍不住弯下了一些。对着张献忠点头哈腰,神情谦卑无比。
张献忠见此哈哈大笑,又向胡良辅道:
“这伯爷的称呼,听起来真不顺耳,哪像江陵公的公爷听着大气!”
“以后还称我为将军,在这大西营中,军务要称职位。”
明显对爵位不太感冒,不希望手下有一堆不能杀的爵爷。
对皇帝让胡良辅教自己贵族间的规矩、希望自己做忠臣的行为,他更是嗤之以鼻:
『忠臣?贵族?』
『像凉国公蓝玉那样吗?』
『俺老张可不愿做这个!』
心中对此哂笑,张献忠根本没有老老实实做大明忠臣的打算。
如果皇帝要杀他,他肯定毫不犹豫造反。不会像蓝玉那样,老老实实被杀。
但是如今皇帝对他很信赖,还封了个伯爵,他就勉为其难,做出个忠臣的样子。
拿着自己的密旨,他向胡良辅道:
“本将军的密旨你也看过了,你说应该怎么选?”
“是留下来选择领地,参与围攻嫩科尔沁?”
“还是继续向西,寻找苏武牧羊的北海?”
这是皇帝给的他两个选择,留在阿鲁科尔沁的话,皇帝就让他担任漠河军民府的守备负责这一带。他可以在这里挑选最好的土地做封地,建立西海伯领。
继续向西的话,那就是寻找北海。在找到北海并建立统治后,皇帝会升他为侯爵,让他选择方四百里土地开辟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