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务教育制度推行的时候,顾柒就提前告诉过各地方官员,可能会有家长不愿意送孩子上学,因此各地方官员也都提前准备好了劝说的说辞,和朝廷颁布的公文。

送孩子上学本就是好事,现在由朝廷提供学堂和夫子,不用交银钱,再加上又是朝廷的强制命令,没几个老百姓敢跟朝廷对着干,到了九月初一,各地方官员的工作倒也算轻松。

虽然第一年对女孩子入学没有强制要求,但是各地的官员也还是试着劝说了一番,到最后,进入学堂学习的女孩子,数量竟然也不少,有男子的一半之多。

收到了各地方送回京城的消息,顾柒终于能放松下来了。看来这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进,比她想的要容易不少。

“奕辰,你看这个,”顾柒把手中的文书递给墨奕辰,“这两个县,入学的男子和女子的人数竟然差不多,看来也有不少人家,是能接受女子接受教育的。”

“是啊,不过是大多数人家没有钱供家里女孩子读书,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是乐意的,”墨奕辰也笑着说道,“旁的先不说,许多人家都觉得,女子读书识字,最起码能嫁的好一点。”

顾柒欣慰地点了点头:“没错,不管他们的原因是什么,只要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接受教育,那结果就是好的。”

转变人们的思想,考的不是一道朝廷的命令,也不是强制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学,而是通过教育一代人,让他们认可读书有用这件事,才能让义务教育在整个大齐普及开来。

顾柒设立的义务教育学堂是六年制的,读满六年,会发放一张有地方公章的毕业证书。

学堂里的学生读到十二岁毕业了,若是想继续回家种田,就直接回去,若是想找一份工,凭借这张毕业证书,也能证明自己都会些什么。

若是有的学生对知识有渴望,想要继续读下去,将来参加科举,自然也是可以的,不过后面读书的费用,就要自己承担了。

但是学堂里的夫子遇到资质很好的,也会给出建议,这些夫子都是参加过科举,中了举人的,虽然有些人没有中进士,但是他们的建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很难得了。

吃过晚饭之后,顾柒整理好了最近收到了所有有关义务教育制度推行的文书和信件,一边整理,一边看向墨奕辰:“奕辰,明日我跟你一起进宫,把这些告诉父皇,父皇一定会高兴的。”

墨奕辰点了点头,眼神里却又几分担忧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