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变天了。
飞鸽传讯速度极快,尤其在两国通信畅通无阻的情况下,突狄方面的回复两日后便到达:自收信日起,便派遣十万精兵星夜赶往靖炀。
辎重累赘,先头部队三万轻骑只需三日便可到达。
朝中顿时忙碌,据悉三万突狄军并不会在昆罗逗留,而是借道径直赶往靖炀与绥廉的边境战场。
城中商贩接到命令,皆暂停营生,连百姓每天也只许在卯、辰两时内外出,尽全力将街道清空,方面突狄军行进。
靖炀方面甚至特地备好补给,以助援军。
由郎元带来的二百名侍卫,亦在瑶姬准许下帮忙协助迎军事物,在昆罗行动几乎不再受限。
而崇奉殿,不再是囚困郎元的牢笼,他与随行的三名侍从活动范围大大增加,同外头侍卫联络也得到恩准。
瑶姬对郎元,彻底放下了防备。
李玉跟几名老臣对此忧心忡忡,屡次进言劝陛下,还是暗中提防些为妙,不料却被瑶姬当面驳斥。
有前车之鉴,其他人哪还敢妄言,只得强压下担忧。
毕竟瑶姬有占卜神术,每次都能逢凶化吉,他们与其杞人忧天,还不如做好目前的差事。
无人察觉,靖炀众臣早已对瑶姬生出强大的信任感,甚至在意见相左时,甘愿俯首听命。
这在向来右权臣裹挟国君的靖炀,可是从未发生过的稀罕事。
一片焦急和混乱中,时光依然以惊人的速度飞逝。
似乎在转瞬间,三日便到了。
“陛下,据报突狄两万轻骑约在申时抵达昆罗。”瑶姬正拿朱笔批阅奏折,随侍太监忽然传来新的消息。
两个时辰前,突狄军已入靖炀边境,一路并未停歇,而是急鞭朝都城而来。
从突狄王返回的信件看,兵贵神速,所有军队皆不会在昆罗逗留,不过借道而行。
瑶姬身份尊贵,迎军任务便落在其他臣子身上。
按理身为尚书令的李玉最为合适,但前几日他与数名老臣因妄议国事,被瑶姬责罚于府中禁足思过,如今便是想出去看热闹都没机会。
“嘿呀,援军一到,靖炀可就真踏实了!陛下真乃智勇双全,福禄齐天……”老太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奉承时舌头转得比平日还快,唱板书似的溜。
瑶姬置若罔闻“嗯”了声,任由他在耳边聒噪,不紧不慢地抬手拿过下一本奏折。
往日枯燥无味的折子,近来她倒看得起兴。
在绝对的王权震慑下,究竟还有多少朝臣敢忠心谏言……
人员跟她想象得出入不大,却也新寻出几位平时不显山露水的精干之才。
比起外面的热闹,还是这一本本簿册更令她牵神。
申时至,突狄轻骑如约进入昆罗,在靖炀臣子的引导下拿到补给。
酉时,突狄军仍在昆罗逗留,整肃军队在城中四散开闲逛。
戌时,三万轻骑在二百名突狄侍卫的助力下,以迅雷之势夺去昆罗各要害,阻断驿站情报源。
战火四起,刀光血溅,浓重硝烟包围王城,阻断靖炀王所有逃生退路。
“陛下,先委屈您躲在这儿,待老奴出去瞧瞧情况。”膳房中,随侍太监不断擦汗,对换上宫人服侍的瑶姬悄声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