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据李玉所言,在蚕食鹤乘这件事上,靖炀算掺和最少的。
因国内和平派的官员始终占多数,故而未发生战乱前,靖炀并未投放多少精力操练军队,在六国纷乱的战场上,也没捞到什么好处。
可以说,于臣服于鹤乘国期间,除了靖炀王会在万国宴上遭到羞辱、贡品条件愈发苛刻外,靖炀国民众的日子过得还算安逸。
太平盛世,只顾得将珠宝金银堆满阁,终日宣乐,半分危机感都没有。
作为经济实力第二大的强国,靖炀刻在骨子里的傲慢,甚至让靖炀在与突狄、绥廉等国通贸时,始终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
以至于国仓存粮虚而不实,经手在职官员中饱私囊,欺上瞒下。
待战乱骤起,国内积攒的一系列矛盾,才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呈井喷状爆发。
绥廉之所以在六国分裂后,会屡次在关税上找麻烦、刻意将联盟条约定得不平等,乃至突狄方面决绝的斩断通贸关系行为,说到底,都是在找以前受过的窝囊气。
如今靖炀不过刚刚独立成国,朝廷内的不少臣子,便起了重新归顺鹤乘之心。
甚至明里暗里联合上奏,隐隐对靖炀王形成逼迫之势。
眼下对绥廉发起的战争,将是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听着李玉用塞满点心的嘴讲着这些,瑶姬心中愈发骇然。
她还从未见过实权如此少的王,处境竟能危险到这般地步。
区区一只白孔雀的生死,就能左右王位的继承人。
若当真重新归顺鹤乘,为了讨新帝周良义的欢心,这帮臣子,还不得将先前做出叛乱行径的王拱手相送,任凭处决?
据李玉说,前几代靖炀王也是这般处境,可以说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习惯,可是这个国度独有的特质。
作为土生土长的靖炀人,李玉甚至难以想象,其余国为何会让各自的“王”有如此大的权力。
毕竟,“王”只是一个人,不是么?
见瑶姬在深思愣神,以秋风扫落叶的速度干光三盘点心的李玉,在久未彻底满足过的食欲驱使下,偷偷将手伸向了瑶姬拿的那块杏仁糕。
才被她咬过一小口而已,缺口像藏进云中的月,倒变得比完整的糕还好看。
李玉的拇指和食指难耐地张张合合,仿佛鬼鬼祟祟的钳子,剩余三指高高翘起,在瑶姬的眼皮子底下,小心谨慎地捏住了那糕的上半部。
慢慢抽离,偷得努力认真,就在杏仁糕即将完全被夹走时,瑶姬却忽然将糕夹回,送进唇中吃得满口香。
这完全是走神时的下意识举动,等她再看向李玉时,着实被他那副委屈又有点窘迫的表情弄懵了。
“你怎么了?吃得太撑,胃不舒服?”瑶姬看眼那堆空盘子,关切问道。
李玉:……
他多少还是要点脸的,忍住了碎嘴子的本性,没说实话。
“若得闲,将赈灾时的所有相关人员名单,全都帮我写下,连带职位和尽可能详细的人际关系。”不跟他多闲聊,瑶姬豁然起身道。
吃饱了就得干活。
瑶姬将他带到书房,早就替他将纸笔备好,拍拍椅子背,就等他就位。
李玉望着那叠厚厚的纸,手腕提前酸痛了:“啊?都写?”
“若有遗漏,方才的那些糕怎么吃的,你就要怎么还回来。”
瑶姬按住他的肩膀,笑得很是温柔。
未过多久,书房内便响起了奋笔疾书的“唰唰”声,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
重获自由的李玉有点欲哭无泪。
他是条很咸的咸鱼,还是天牢内的生活更适合他……
不知不觉的,李玉睡着了。
迷迷糊糊间,感觉好像有人在看自己写的名单。
懒归懒,他做事还是比较认真的,甚至连这次入狱的人员关系,和断案时朝中各方或努力求情、或落井下石的势力,也全部整理了出来。
甚至还用线连了关系网,简单易懂。
他抻了个懒腰,咂咂嘴,睡眼惺忪地询问着瑶姬的意见。
没想到半天都没得到回复,仔细一看,竟是个完全陌生的男人。
李玉警惕站起身,劈手想将名单夺回来,不料对方的动作更加灵敏,悠哉悠哉地将他晃开。
“你是何人?怎么进来的?”
他深知这份名单的重要性,要是落入心怀叵测之人手里,还不知要惹出多大的乱子来。
之所以肯实打实地写下,也是因为相信瑶姬的人品和能力。
“你就是李玉?”顾桢略打量了他一番,淡然问道。
这一开口,总算让李玉的情绪没那么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