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因为王文龙的穿越,福建的粮食紧张比前世有所缓解,但是大多数百姓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只要稍遇天灾,就会起流民。
想要前去海外的福建百姓数量庞大,只不过大多数穷苦人根本没有门路,那些航运船往死了收费,百姓要前往海外就得卖儿卖女。经常为此导致骨肉分离,继而是社会不稳。
五石粮食,哪怕以此时的最高价也不会超过八两银子,一个人移民海外只需八两银钱,而且提供可接受的食宿,这条件绝对是良心价。
更关键是由王文龙做保,百姓们会放心许多。
“建阳公此话一出,将活人无数!。”黄承玄深感佩服。
本来北美洲的大开发就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接下来和后金之间的战争一时半会也不会结束,王文龙本来就有援助辽东的计划。
北美洲现在已经开始产粮食,可是这些粮食千里迢迢从美洲运到大明,再转运去辽东,损耗太大了。
从福建送粮去是个更实惠的选择。
五石粮食大概就是一个青壮一年的口粮,拿了船票之后,本人很快离开福建,也不会继续消耗福建的粮食。
这是个不会加重灾荒的捐粮数量。
而对王文龙来说,组织福建百姓捐粮换船票,他就可以不从美洲运粮,而是将美洲的贵重物品运回大明贩卖获利。
返回美洲的船只本来就是空船,正好载满移民,不会浪费运力。
有了黄承玄居中协调,还可以给这些领到船票的百姓先在福建登记造册,便于他们到达美洲之后的管理。
王文龙打算在美洲建立几个以福建人为主的移民点,不是地域歧视,而是一个移民点都是同样地方的移民,更容易建立秩序。
这项政策在福建试行成功后,王文龙还会将之推广到江南,江南在美洲的移民点也将主要以地方划分,以渐成聚落。
这年代的官话,在普通百姓之间并不太通行,不同地方的移民混在一起,话都听不懂,到了陌生的移民点,管理难度实在太大了。
同乡们居住在一起能大大缓解这个问题。
第二天,王文龙前往晋江去见潘秀。
潘秀已经辞了京城几个报社的总编,刚刚回到家乡。
潘秀为王文龙倒茶,问道:“听说先生要去美洲了?”
“我准备去北美定居。”王文龙说,“接下来的大明将会越发混乱,非我们能施展的天地。倒是海外开拓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