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一口应下了。
她纵然不为自己想想,也当为女儿想想,总不能一直这般身无半点恒产下去。
之后越秀一个月就有大半的时间混在了小青山庄子这边,这名字还是林雨时给起的,谢瑜扬听了之后只笑了笑,最后道:“倒是也有些趣味在里面。”
林雨时听了这话就干脆利索地翻了个白眼,道:“庄子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出好就行了。”
再者,这庄子依山傍水的,叫小青山难道还错了不成?
谢瑜扬自然不会因为这个跟林雨时去斗嘴,只笑着认输,然后就道:“今年梧州上下差不多就都能种上玉米了,按照之前定下的规矩,等到今年玉米收成交上来,明年的时候,梧州的玉米就能运往埕州和渝州两地了。”
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快到了五月间收麦子的时节了,收过麦子就是种玉米。不过才短短两年的功夫,梧州这边不少庄子甚至城中的农户都已经习惯了这般的耕种模式。
“等到明年玉米种下,我们也就改回京了。”
话是这般说,两个人也是如此打算的。谁知道,今年的玉米才种下,就一纸调令到了梧州,把谢瑜扬从头到尾实实在在夸奖了一番,然后让他即刻收拾行李,入京!
这消息来得突然,之前一点信儿都没有,谢瑜扬匆匆领旨赶回家中收拾行李。而京中的信这才一并送到。
两封信,不分前后一并到的。一封是靳越的,另外一封则是林雨时宫中收的那个徒弟夏梨的。
两封信中都若有所指,今上只怕时间不多了。
林雨时一边指挥着让人收拾东西,一边道:“咱们收拾箱笼,明日就出发,从埕州走水路,是不是还快些?”
她之前看黄河决堤的时候,认认真真研究过水路。
谢瑜扬点头,“我一人回去……”
他话刚起了个头,林雨时就道:“大哥说什么废话,你我夫妻自然是一体的。”
她说着就叫了春芝过来,让她去雨铺里请巧雨回来。
如今巧雨早早就清闲了不少,大部分时间只给那几锅汤底调味就可以了。知道林雨时叫她,她连忙过来,一进门先是匆匆行礼,然后就道:“夫人有何吩咐?”
林雨时道:“我与大哥明日就要回京,春芝和冬芝两人毕竟没出过远门,且需要有人教着带着……”
她说着看向巧雨,“我身边也需要有人帮扶一把,你可愿意?”
巧雨闻言没有半分迟疑,立刻笑着道:“能帮上夫人的忙,我自然是十万分的愿意的!”她说着就道:“如今雨铺里上上下下都不用我必须守着,那做米粉的手艺我也交给了我那徒弟,到时候有他在自然不会出什么问题。”
她道:“我这就回去收拾行李,今晚就住在府上。”
林雨时道:“且要与侯夫人说上一声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