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心灰意冷
在闵锋看来,老蒋是不可能被一个军统说服,起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景组长不行。
委员长是个体面人,不会主动提出撤退。
淞沪会战的时候,仗打到后期,老蒋在松江附近的一节火车皮里面召开了军事会议,目的当然是安排撤退,可是没有提出来,而是让其它将领做决定。
车厢内都有那些人呢?
张发奎、薛岳、陈诚、顾祝同、胡宗南、宋子文、白崇禧、俞济时、孙元良、宋希濂、王敬久、罗卓英……
带头表态的人是张发奎和薛岳,建议把部队从上海撤走。这个建议当然是合理的,而是张发奎和薛岳是最适合说这个话的人。
孙元良当时是88师的师长,负责顶在闸北,是个要害的位置,也是最能打的部队,当时孙元良就说了,要是继续打下去,88师就得打光。
到了这个份上,老蒋才开始松口,不过还没等他下决定,蒋夫人突然造访,于是老蒋临时改变了主意,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死守上海。
这一次,张发奎还在撤转的路上,而且广东的事情已经够他焦头烂额的,当然没工夫过来劝说委员长,陈诚还在崇阳附近指挥部队撤转,李德邻去了钟祥,宋希濂去了驻马店……
因为武汉会战的主战场不在武汉,所以很多高级将领都没在武汉,留在老蒋身边的人已经不多了,蒋夫人算一个,不过这次没说什么,即便是再坚守几天,也不太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援助。白崇禧倒是在武汉,不过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他不是老蒋的嫡系,也不是黄埔学生,是个适合劝说老蒋的角色,可是单凭他一个人的分量还不够。
林蔚和陈布雷急的满头大汗,这两人的分量没问题,可是跟老蒋关系太亲密,身份反倒不合适。
最后,还是军令部部长徐永昌让委员长坚定了撤退的决心,原因是景组长在这个时候找到了他,说是小鬼子的特务已经出现在武汉城内,之前盯上了闵锋的独立团,最近这几天突然安静了,怀疑是从汉口跑到了武昌。
如果是这样的话,事情就严重了,一旦老蒋被俘,抗战就真的不用打了。
当然,老蒋坚持不走,不见得只是因为好面子,作为一个领袖,这是他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做得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