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擒贼先擒王
一枪下去,广场上的小鬼子愣住了,不知道子弹从什么地方打过来,自然不知道如何应对,茫然无措的四下张望。
紧接着,刘三保的枪跟着响了。
村西的两个小鬼子听见闵锋的枪声,再听见同伴的惨叫声,下意识的回头看向村内,顿时将后背暴露给刘三保。
被一个狙击手盯上,还敢转过身,无疑是在找死。
就在这个时候,子弹从其中一个小鬼子的后心打入。
刘三保离得进,而且地势较低,气流被房屋阻挡,完全可以一枪爆头。实际上刘三保最先瞄准的就是小鬼子的头部,想到闵锋之前说过的话,又压低枪口,将目标锁定在小鬼子的上体躯干上。
闵锋这么要求是有道理的。
这么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弱化射击者的视觉感官,让他觉得射击的目标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标靶,从而降低紧张感和压迫感。
这跟心理素质是否强大无关,是人就会有情感,随着击杀数量的增加,狙击手的心理就会跟着发生微妙的变化,那是一种难以排解的压力,如果不及时调整并加以疏导,时间一长,很容易产生疲劳综合征,也就是战争后遗症,属于心理疾病,必须尽量避免,借此延长狙击手的黄金服役时间。
除此之外,将目标锁定在躯干上,可以有效提高命中率和击杀效率,爆头固然更能震慑对手,不过耗费的时间更多。现在闵锋他们只有两个人,看重的是结果,没必要追求过程。
这么做就对了,刘三保手里的九七式狙击步枪同样采用6.5毫米的友阪弹供弹,跟三八大盖和歪把子通用,补给简单,而且在三百米以内,精准度高,且穿透力强。
这一颗子弹打过去,直接把这个小鬼子打了一个对穿,血液和碎裂的脏器从胸口的破洞喷洒出来,在泥土垒成的墙壁上形成一片猩红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