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不亮,陈天柱就被潘玉芝拉着了到员工宿舍。
这段时间很多人从外面回来,村里人一下增加了几倍,莲嫂的那个小店,货物运输啥的有些不方便;
彭晓干脆把派去看店的人给撤了,在员工宿舍的旁边,临时搭建了一个小卖部,村里人都知道信儿了,都跑来这里买东西。
潘玉芝说,最近自己在这里负责收钱找零卖烟酒调料啥的。
每天早上从天亮开始的两个小时,正是高峰期。
现在天还没亮,还没来什么人。
陈天柱一看,好嘛,这哪是小卖部,简直成了一个百货小超市了!
虽然是简易的铁皮和竹竿搭成的棚子,但货物啥的摆的还算整齐;
张福和张贵两人在屠桌和一个大玻璃鱼缸面前忙碌着;应该是负责杀鸡、杀鱼、割猪肉剁骨头啥的,王金山在日杂百货区,还有刘富贵,这货竟然也来帮忙了,他在蔬菜区的电子秤面前站着呢。
陈天柱在村里的粗汉子形象,只有彭晓、王金山还有潘玉芝知道,陈天柱也特意嘱咐了他们要保密。
潘玉芝将陈天柱拉到一旁低声道:
“你会收钱吧?我叫彭晓帮我从镇上带了几件衣服回来,我找她一起试衣服去了,你在这帮会忙!”
听到潘玉芝的话,陈天柱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是被抓了壮丁了。
农村人买东西,都跟赶集似的一波一波;
很多人在外面待惯了,这一天不吃点饲料猪肉和饲料鱼就憋得慌;
本来都打算等拆迁的事情敲定,就好继续出去上班,被陈天柱这么一闹,根本不晓得啥时候能定了。
大多数人都是绕着这个话题在胡侃。
实际上陈天柱现在的形象,比之前更符合农村人的审美;
有好几个大婶看到他,连腿都夹紧了!
陈天柱只好装聋作哑不吭声。
很快就过去了个把小时,买货的人也渐渐少了。
可这时忽然又闹哄哄的来了七八个老娘们,年纪大约都在四十出头;
见到陈天柱,她们七嘴八舌的议论道:
“咦,姐妹们,你们瞧,今儿收钱的咋换人了?还是个汉子哟!”
说话的叫张丽花,和潘玉芝一样,是出了名的大嗓门儿;
“这是哪来的汉子,咋这面生?是不是咱村的?我在村里这么多年也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