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如此,一个阁臣的位置,也足以让各方势力疯狂了。
很简单的道理,阁臣的位置,其本身的影响力便不容小觑,更别说,阁臣可不仅仅简简单单的是一个位置而已。
最简单的道理,一旦有大臣入阁,其原本的位置大概率也将腾出来,随后依次递补之下,往往影响的是其整个一条线上的人。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抵便是如此。
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不管是哪个势力都势必要争一争!
也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马谡的离去渐渐也是被所有人所刻意弱化。
很快,在朝堂之上,几乎再没有关于马谡的讨论。
不过,尽管如此,在私下里,在军中,尤其是在民间,对于马谡的讨论却是越发地激烈了起来。
为何马谡会要去南疆?
在南疆的马谡为何又会很快病倒?
到底是马谡自己不想回来,还是朝廷已经没有马谡的位置?
......
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越来越离谱了起来。
只可惜,百姓的猜测再多,舆论再大,即便是在千年之后也很难影响到政局,就更别说在如今这个封建的社会了。
可以说,随着大汉高层对马谡的逐渐淡忘,马谡的退隐已然成功了一多半。
得到这样的结果,虽然在马谡的意料之中,但要说不伤感,那也是假的。
毕竟,那可是马谡奋斗了半生的大汉啊!就这么轻易地被淡忘,换了谁,也没法开心得起来。
不过,路终究是自己选的。
而且,即便是自己留下了大汉,又能在史书上留下多少墨迹?
权倾一时的霍光,在史书上也不过就是一纸半页罢了。
马谡,能在三起炎汉的过程中,留下一个名姓,已经足够了。
想明白了这点,马谡当即也不再关注长安的事情,转而专心投入到了收服交州的事业之中。
是的,如果说上半生,马谡因为丞相的缘故,将自己献给了三起炎汉的事业;那么下半生,马谡就想要为自己活一次。
来自后世的马谡,不说为后世的华夏子民们免去学习英文的痛苦,但至少,马谡可以给华夏留下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当然,如果造船业能够在有生之年跟上节奏的话,马谡也不介意去东海游一游,顺便就把当年始皇帝犯下的错误给纠正了去。
而马谡将这一切的起点,也是定格在了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
很显然,历史早已经告诉了马谡,想要在最快的时间里获得最多人的支持,“打土豪、分田地”几乎是最佳的选择。
当然,这样的方案,在大汉的土地上,是没法执行的。
毕竟,饶是马谡也不敢向门阀世家们全面开战斗。甚至就连诊治吴郡的世家,都得借着丞相的东风。
不过,对于交州之地,马谡却是没有了那么多的顾虑。
原因很简单,此刻的交州,更像是春秋初期的秦国和楚国。根本没有被中原各国所接纳,甚至在中原之地的门阀世家眼中,交州之地,就是蛮荒未开化之地。
不管是因为战乱迁入交州的世家,亦或是本土形成的门阀,都没有被中原纳入到自己人的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无论马谡如何炮制这些世家,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谁让这小小的交州竟然还敢抗拒天兵的降临。
于是,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天地”的运动,也是自广信城轰然开始。
仅仅不过十日的时间里,马谡便是用强制的手段,将广信城内世家门阀的土地分给了各个流民乃至于奴隶手中。
而随着土地真的送到了百姓们的手中,“打土豪,分田地”的名头也是彻底在交州打响。
很快,便有百姓不远千里万里,来到广信城,希望能够在马谡这里获取到一两亩土地,哪怕是十税六七,百姓们也甘之若饴。
毕竟,十之三四,已经足够让自己能够吃饱饭。
华夏的百姓总是这样,以最低的要求要求着对方,却用最严苛的要求要求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