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孙礼的声音也有些些哽咽:“大将军,您!”
万千的言语堵在喉头,孙礼却也不知该如何劝说。
“无需多言。”好在,司马懿也是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当即便是摆了摆手,道:“事不宜迟,君早行两分,吾便多一分生还之希望。还请将军速速起行。”
话已至此,孙礼也是咬着牙忍住了就要掉下的泪水,哽咽的声音再度响起:“是,大将军保重!”
微微点头,司马懿也是回应道:“保重。”
言罢,孙礼又是对司马懿深深一躬,这才匆匆拨转过马头,开始指挥着自己的部下向东面撤离。
与此同时,司马懿也是开始下达了军令,道:“传令盾兵、矛兵,向我靠拢,呈鱼鳞阵,节节抗击汉军骑兵。”
“是。”身旁的传令兵也是立即答应道。
应该说,司马懿到底是司马懿,即便是在最绝望的时候,依旧能够冷静地判断局势,并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留下阻击汉军,就是司马懿此时最好的选择。
当然,司马懿可不想就此死在战场之上。
虽然司马氏的荣辱兴衰被司马懿放在了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位置,却也并不意味着他就要为此殒命在战场之上,尤其是在如今司马氏除了自己还没有人能担当起家主的职责的时候。
而为了能够逃出升天,司马懿自然也是稍稍做了一番准备的。
除了收拢中路的盾兵和长矛兵之外,司马懿身旁的亲兵却也没有离开。
而这千余亲兵,可也都是清一色的骑兵。
司马懿的想法很简单,只要等汉军的骑兵因为体力的问题撤下休息,他的阻击任务便算是完成,而他也将率领着自己的亲兵逃离而去。
甚至,就连逃跑的路线,司马懿都已经在脑海之中做好了打算。
先行撤至丹水附近,随即顺丹水而南,汉军并未有水军跟进,他即刻便可乘水路向河内进发,等到了高都城,也就算是安全了。
显然,这条路,甚至比前往百里长城防线更加安全。
当然了,倒不是司马懿不想将这条路线交给孙礼和王双。
只是,这丹水可不是长江那般的大江,水中舟船也根本承载不起大量的魏军。
因此,这条线路也只适合少量的兵马进行逃离。
不过,即便如此,司马懿也依旧没有将这条路线告诉给任何人,尤其是孙礼。
在司马懿的设定之中,孙礼和一众撤离的魏军将士们必须牢记,自己是在绝境中为他们殿后的。最好,提前回到邺城的他们,还能将他誓死殿后的消息在城内进行一番渲染,那就是更好不过的事情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即便司马懿在脑海中预备了逃离的方案,这殿后之战依旧是九死一生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司马懿也不算是欺骗。
只可惜的是,世上的事,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司马懿这边的行动频频,汉军那边却也不是吃素的。
在魏军变阵便开始前后脱离的一刻,马谡便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魏军壮士断腕的意图。
不过,那绣着司马的旗帜居然还在负责阻击的队伍中高高飘扬,这就很令马谡费解了。
毕竟在马谡的心目中,司马懿可从来都是“龟缩”的形象。
面对曹爽的压制,司马懿几乎是一退再退,退到不能再退,都还在退,甚至不惜以装疯卖傻来打消曹爽的忌惮。
如今面对已经无法挽回的败局,司马懿居然会主动留下来阻击自己?
这着实是有些不符合司马懿的人设了——马谡所以为的司马懿的人设。
当然,想想也很正常。
若是司马懿只是一味的躲避,历史上的他又何德何能能够取得包括郭淮在内的一众将领们的认可呢!
与其说司马懿对曹爽的压制是在退缩,不如说司马懿是在麻痹曹爽、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