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精兵尽出,将士疲累不堪。”拍了拍司马昭的肩膀,又为他理了理长袍,司马懿难得地语重心长地说道:“以中军号角为令,带着你的虎骑,冲破汉军的阵线,绞碎汉军的军阵,把胜利留在大魏。”
“是。”司马昭当即抱拳答应道。
声音之中,那兴奋之情几乎溢于言表。
没办法,这一刻,他实在等了太久太久了!这一阵,他实在承受了太多太多。
面对来自同袍们的误解与挖苦,司马昭和他的虎骑是有口难辩。
今日,终于轮到他上场,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兴奋。
当然,这份激动和兴奋,也正是司马懿所想要的——困虎于栏,为的就是栅栏打开之时,那一声势如破竹的虎啸之声。
“去吧!去准备吧。”司马懿随即也是下令道:“两刻钟后,中军号角声响,中路会为你让开一条通道,带着你的虎骑,尽情地去驰骋吧!”
“是。”司马昭再度兴奋的领命道。
言罢,司马昭对着司马懿也是深深一拜,随即转过身便是一路小跑着前往自己的虎骑营地。
看着司马昭离去的背影,不知为何,司马懿的心中竟是流过一丝丝的不安。
不过,这一瞬的不安很快就被前线激烈的战报所打断。
来不及多想,司马懿随即也是投入到接下来的战斗之中。
“传令,中路孙礼所部,两刻钟后,以中军号角为令,即行打开通道,迎虎骑入场。”淡定的声音很快再度从司马懿的口中说出:“虎骑兵入场之后,中路随即跟随虎骑,对汉军展开全面反击。”
一旁的传令兵也是立即抱拳而道:“是。”
“传令。”看着传令兵离开,司马懿随即也是继续下达指令道:“令,右翼曹爽所部,虎骑即将在两刻钟后,出中路而击汉军,令其豹骑立即开始向汉军侧后迂回,准备配合当面之虎骑兵,对汉军形成包夹之态势。”
“是。”又一名传令兵立即答应道。
“传令。”司马懿眼都未眨,随即也是继续下令道:“令左翼王双所部,立即整合兵力,于一刻钟内发起对汉军之全面进攻,吸引汉军注意,为中路虎骑入场,创造最佳时机。”
“是。”又一名传令兵也是接着答应道。
“传令。”司马懿继续开口道:“全军备战,于三刻钟后,随虎骑入场,对汉军发起全面进攻。”
“是。”最后一名传令兵也是快速答应的。
看着数名传令兵快马离开,司马懿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简简单单的几道命令,却是没有一句废话:绕后包抄的、进一步吸引火力的、闪开道路的、配合进攻的,可以说司马懿已经把所有都算好了,甚至连各部出动的时间,司马懿都给规划得妥妥当当。
应该说,能做的,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只能赋予造化了。
嗯,好吧,在司马懿看来,赋予造化的只是收获的多少而已,他是丝毫没有想过会不会失败的问题。
这还真不是司马懿太过装逼,也更不是司马懿太过自大而轻视了对面的马谡。
事实上,对于对面的马谡,司马懿已经保持了足够的尊重。
若是旁的不知名的将领,司马懿或许早按照曹爽与孙礼所请,投入了司马昭的虎骑了。
之所以拖到如此的境地,一来,司马懿是想要尽可能地消耗汉军的实力,从而为司马昭提供最佳的进攻条件;二来,也是司马懿想要探马谡的底。
在司马懿的视角里,但凡汉军还能有生力军,也早该投入战场了。
毕竟,随着兵力的减少,魏军的优势却是越来越大。
这一点,从两军战损比逐渐持平的情况中便可见一斑。
扪心自问,若是易地相处,司马懿是绝不会坐视战场主动权易手而握着一支生力军不做任何动作的。
可惜,可打死司马懿也没想到,他对面的马谡却是因为深知其“龟”的属性,故而更是特意制定了更加“龟”的战术战法以应对司马懿。
只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古言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