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曹爽在右而王双在左的安排,可不是司马懿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缜密思考的。
要知道,长平战场虽然是一大批的平原区域,但其处上党境内,即便是所谓的平原,却也难免还有凹凸。
整个长平战场也是如同华夏的地形一般,呈现出北面平坦而南面凹凸的地形。
众所周知,地面越是平坦就越是有利于骑兵的进攻。而魏军是自东向西进攻,其右翼也就是北面,曹爽作为虎豹骑的主将,主要的骑兵自然要归于他的麾下。
自然,曹爽和他的骑兵也就被安排在了右翼。
仅仅是左右两翼的安排还不够,事实上整个进攻序列,都是司马懿的暗招。
细细看司马懿这次的兵力布置就知道:本该最强的中路军,实际上却是三路之中最弱的。
看似中路有着七万大军,但清一色的都只是普通的将士,战力着实有限。
相反在右路的曹爽所部,除了一万重甲步卒之外,还有足足两万骑兵,轻易就能压制住汉军的军队。
同样的,还有左路王双所部,以王双的武艺再加上足足两万五千重甲步兵,其战力简直堪称恐怖。
很显然,在司马懿的打算之中,中路的大军是要与汉军形成相持的,而右路的军队,则应该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对汉军形成压制,至于左路才是真正的铁拳,负责撕开汉军防线的那支铁拳。
若是你以为这就是结束了,那就太年轻了。
对面的汉军不是傻子,哪怕对阵的对手不是诸葛丞相,也不可能发现不了司马懿的战术。
要命的是,司马懿等的就是让对手发现自己的意图。或者说,只有当对面的汉军主将看明白了自己的意图之后,司马懿所设下的陷阱才真正开始。
很简单,一旦汉军主将知道了司马懿中为虚,而两翼为实之后,势必将组织兵力对两翼进行加强。
于是,等汉军主将将兵力充实到两翼的两个拳头之后,其胸膛——中路也就自然而然地露了出来。
到那时,司马懿的杀招才会真正出现。
对,正是那提都没有提到的一万虎骑——同样配备了铁甲的“重骑兵”!
试想一下,在汉军一直忽略的中路突然杀出一支重骑兵,这对于已经无兵可援的汉军而言,该是怎样要命的消息。
而率领这支虎骑,斩将夺旗、夺取决定性胜利的,不是旁人,正是魏军中唯二的骑兵将领之一:司马昭。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这还不是司马懿的全部谋算。
作为以“龟”闻名的老狐狸,怎么可能忘了“未虑胜,先虑败”的兵法训诫呢!
将司马昭和虎骑压在最后,也就意味着,万一战事不顺,或者出现了什么意外,司马懿随时可以带着司马昭和骑兵快速地脱离战场,从而保存实力——司马家的实力。
只能说,司马懿这只老狐狸为了司马昭或者说为了司马家族真是操碎了心。
不过,司马懿的谋算虽然深沉,但能否实现,却还要看战场的进程,更要看马谡给不给司马懿那个突袭的机会。
不论如何,汉、魏双方都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战术布置,不管是司马懿还是马谡,都已经做好了他们所能做到的一切。
剩下的,就只能战场上见了。
时间很快在磨砺刀锋的铿锵声中悄然流逝,在用过晚食之后,汉魏两支大军也是相继进入了睡梦之中。
天地间终于是重归宁静。
而在千里之外的函谷关上,丞相却是独自站立在关头,遥望着无边的夜空。
是的,丞相才刚刚忙完。
虽然函谷关已经算是后方,但丞相的担子却一点都不轻松。
黄昏时候,费祎刚刚从函谷关运走一批粮秣和军械;刚刚李严又押送了一批粮秣到达关中;捎带手的,还又带来了一千多的新兵。
而如今在函谷关中的新兵已经达到了三千之数,而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不断上升着,要不了几天,这个数字就将突破五千人。
丞相也是安排着函谷关的老兵们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或许是因为函谷关更加靠近战场的缘故,又或许是这里的血腥气息激荡着所有新兵的心绪,总之,这边的训练效果明显要比长安好上不少。
这也是丞相将新兵的集结地放在函谷关的原因。
等到了五千人的模样,丞相就将把这伙新兵送往上党战场。
可以说,丞相几乎是一力承担起了马谡的所有后勤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