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欲战长平细谋算

眨眼间,斥候便在距离司马懿十步之外勒住了马头,一个鹞子翻身,斥候已经稳稳地站定在了路边。

随即又小跑了数步,斥候这才来到了司马懿的面前,这才抱拳而道:“禀大将军,上党急报!”

闻言的司马懿心头微微一惊:上党?上党并无战事啊,哪来的急报!

显然,在斥候的突然袭击下,就连司马懿也没有立刻想到上党会有什么情况。

没办法,从始至终,司马懿就没有想过在上党作战的可能,陡然间听到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名字,也难怪司马懿会有些愣神。

不过,司马懿到底是司马懿,在短暂的惊讶与愣神过后,转瞬间便是反应了过来:莫不是汉军,进上党了!

一股不详的预感瞬间袭上了司马懿的心头。

“讲。”司马懿不敢怠慢,立即对斥候下令道。

“是。”斥候立即领命道:“上党细作传来消息,在端氏邑附近,发现了汉军斥候踪迹,并且其后伴有大量汉军行踪。”

“端氏邑!”司马懿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口中更是喃喃地感慨道:“端氏邑、居然是端氏邑,多么熟悉的名字啊!”

“父亲!”一旁的司马昭也是略略有些惊讶,道:“是那个端氏邑吗?”

司马懿闻言,也是微微点了点头,道:“就是当年的秦军便是向上党发起进攻的起始地——端氏邑。”

“也就是说!”司马昭有些讶异地继续问道:“汉军的目标,与那数百年前的秦军一样,都是上党郡?”

司马懿再度点点头,道:“我们都被诸葛(此刻司马懿还以为汉军乃是丞相率领)给骗了!”

“那。”吞咽了口口水,司马昭也是有些心虚地艰难问道:“那,我们要怎么办?”

由不得司马昭不心虚,实在是之前秦国在这里打出的成绩太过骇然了。

近百万大军的厮杀,近四十万赵军在这里被合围、活埋。

这个数字,别说是在春秋战国了,就算是在整个华夏历史,也是屈指可数。

偏偏,如今的魏军还真跟当年赵军有几分的神似——不仅仅是同样的地利位置,更是同样的猝不及防。

怎么看,魏军都像是要步赵军后尘的模样。

而现在魏军的全部军队,也不过区区二十万人而已(不包括并州的五万军)。

怎么说呢!

长平古战场,绝对能吃得下全部的魏军。

这样的压力之下,换了别人,便是直接尿了也一点不奇怪。

只是小小的心悸,已经算是司马懿教导有方了。

不过,相对于司马昭的略略心悸,此刻司马懿的眼中,却是跳动着明亮的火花。

“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低沉的声音随即从司马懿的口中发出:“他诸葛想做白起,我司马懿可不是赵括,想要吃掉我二十万精锐,他诸葛亮还缺副好牙口!”

是的,面对汉军对上党郡的突然袭击,司马懿不仅没有害怕,相反还隐隐有些激动了起来。

无他,司马懿是真的好好分析过长平这场旷世之战的,而他也得出了与世俗所不一样的结论:

长平之战,之所以以赵国的大输溃败结束,并不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在司马懿看来,能在被包围并断绝粮草的情况下,保持军阵不失、军心不散,并数十次地发动突围,赵括绝不是草包一个,甚至可以说,其战术能力,比之当世的诸多将领都还要更加优秀。

而之所以赵括会“中计”,一上场便以攻代守,也并不是赵括看不懂战场形势,而是因为赵国将赵括送上战场替换廉颇,就是让赵括去攻的。

甚至可以说,赵括本就是替廉颇、替赵国去背锅的。

无他,三年的丹水对峙,已经耗尽了赵国的战争潜力。

一句话,赵国耗不起了。

因此,从一开始,赵军的失败就已经是注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