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战已罢帐内教子

“屠城。”司马懿微微叹息道。

显然,这声叹息,并不是给被他屠了的襄平城,而是对自己的这个傻儿子的。

“自武帝(曹老板)征徐州后,到如今三国鼎立之间,大约再没有屠城之举了。”司马懿随即也是继续解释道:“而如今,我下令屠之襄平,于情于理,朝廷都需要给天下一个交代。将吾革职查办,也算是最好、最省事的办法了。”

“可是父亲劳苦功高,若非定下这三日大索之约,将士们如何能尽心竭力地击破辽东军,我军又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占领辽东呢!”司马昭当即也是替自己的父亲愤愤不平,道:“朝廷那群高官,端坐云阶,哪里知晓这战事之艰啊!”

闻言,司马懿的脸色倒是微微缓和了下来。毕竟,哪个父亲不喜欢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这臭小子。”司马懿的心中微叹:“倒也不枉我为他筹谋一番。”

当即,司马懿也是摆了摆手,道:“立于云端也好,战于血海也罢,皆各有其道,亦各有其难。不论如何,屠城都势必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不将吾革职查办,难道还将你等副将斩首不成?”

“这。”司马昭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反驳。

“父亲。”略略顿了顿,司马昭却是皱眉问道:“既然父亲早就知道是这样的后果,为何还要行这屠城之举?即便是答应了,收回成命,多加赏赐也就是了。而且,父亲,您好像丝毫不担心此次被革职似的。”

“你以为屠城是为了什么?”司马懿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是反问道。

“自然是激励大军,以破辽东军啊!”司马昭立即便是答道。

闻言,司马懿却是微微摇头否认。

“那还能是为了啥?”司马昭很是有些疑惑地看向了司马懿。

“当然是为了屠城本身。”司马懿随即也是笑着说道。

“屠城本身?”司马昭砸么着自己父亲的话语,很快也是品出了味道:“父亲的意思是,屠城是为了杀人,杀那些支持公孙渊,听调不听宣的人!”

话音落,司马懿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然也。”司马懿随即也是点了点头,道:“若是不杀掉这一批,恐怕等我大军离开辽东,要不了半年,就会又冒出一个什么公孙氏,来挑战我大魏之威严了。如此,还何谈长治久安,更何谈掌控这片区域,为我大军供应良马之用。”

听着司马懿的分析,司马昭也是认真地点了点头:“也因如此,父亲之所为乃是为国而劳,虽要为屠城而负责,但天子却是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的,这也是父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却又丝毫不乱的原因。”

“是,也不是。”司马懿点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屠城之举或可称为国分忧,然心中无忧,却不可寄托于天子之恻隐。今日知之,明日忘之,后日罪之,史书之上,笔笔皆是。虽韩信,亦难逃妇人之手,况区区一司马乎?”

“那父亲为何还能稳如泰山?”司马昭随即也是继续问道。

“因为父亲,还有用!”司马懿颇为认真地说道:“若当日项羽仍在,刘邦何敢杀于韩信哉?

当今之天下,东吴虽已无忧,但蜀汉已成气候。其下诸葛、马谡等皆一时之名将也,朝堂之内,能与之敌者,不过寥寥。无非,曹真、曹休与汝父三人尔。

曹休,自前岁败于东吴,身体已然不好,现已延绵病榻之上,虽勉力支撑,恐也难过今年;

曹真,自襄阳归来,身体也日渐沉寂,虽尚能行走,却几乎无力带兵;

唯有汝父,虽年过五旬,却仍能奔袭辽东,战而胜之。

不出三五年,汉军必然来攻,到时能敌之者,仅汝父一人而已。

故汝父,又有何忧哉?”

听着司马懿的话语,司马昭显然也是有些兴奋不已,当即道:“父亲在,司马氏无忧矣!”

“哈哈。”闻言的司马懿却是笑着摇头道:“吾到底已经年过五旬,还能再为司马氏遮风挡雨几年啊!”

“痴儿啊!”拍了拍司马昭的肩膀,司马懿也是接着说道:“这副担子,终究还是要交到你的肩上。”

“父亲,您!”司马昭赶紧便是想要说道万寿无疆。

只是,司马懿却并不给司马昭这个机会,微微摆了摆手,司马懿便是接着说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次屠城,除了为国之外,也是为了我司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