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欲科举马谡布局

“去吧。”丞相随即也是笑着说道。

“是。”马谡再度一揖到底而答道。

出了丞相府,明晃晃的阳光刺入眼帘,马谡这才回过了神:自己刚刚是答应了怎样一件大事啊!

回头再看看那丞相府,马谡瞬间觉得这府邸之中,定是埋上了什么迷魂阵,才能让自己如此草率却又如此欣喜地接下了如此重磅的一件任务。

又或许,这就是丞相的人格魅力与用人之道吧!

可惜,接都已经接了,马谡总也不好意回头告诉丞相自己没干出来吧。

当即,回返了自己府邸的马谡便是立即将自己关入了书房,开始思索起了这场与天下门阀世家为敌的战役。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场战役,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决定了大汉走向的战争,更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马谡知道,对手的力量是空前的,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和自己的马氏也都是自己的对手之一。

一旦与之发起正面的冲突,自己将面临的阻力一定也是空前的。哪怕自己有了丞相在为自己做后盾,也未必就能顶得住对手的反击。

如今的大汉的确已经足够强大,可当年的曹丞相何尝不是比此时的大汉更加的强大。

那样强大的曹魏,却依旧在赤壁折戟沉沙,真的就仅仅靠着卧龙凤雏外加周瑜的默契合作吗?

曹魏内部的谋臣勇将何其之多,就没有一个人看清了那铁索连舟的弊端吗?

因此,面对着防不胜防的对手,马谡心里很明白:来硬的肯定是不行的。

哪怕自己现在的条件,从世家和纸张普及这两方面要比杨广时还要好上一些,但杨广也有着他的优势,比如更加地集权,比如已经在事实上一统天下,并没有太多外力的纠葛。

简单一句话:若是硬着来,恐怕也南逃的杨广那般下场。

既然不能硬着来,那就只能是温水煮青蛙了。

可要想做到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又谈何容易。

思来想去,马谡也不得不出一个偏招:将未来可能形成的世家与大汉(皇室)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门阀世家与寒门和贫民学子之间的矛盾。

简单来说,就是要以日益膨胀的士官阶层去挑战占有绝对资源的门阀阶层。

嗯,说得简单,做起来,其实也不算难。

简单来说,马谡现在明面上要做的,就是两件事情:第一,学习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度;第二,改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度。

不管是学习还是改良,都是说给门阀世家们听的。

对于曹魏已经施行的九品中正制,门阀世家们自然都有耳闻,也自然明白这是对自家有利的制度。

马谡要大汉也学习这样的制度,门阀世家当然没有理由拒绝,甚至还会提供相应的帮助。

当然了,作为大汉正朔,马谡又怎么能直接拿来用呢!因此,“改良”也就成了必然的了。

而既然至此了学习,门阀世家自然也不能阻止改良,否则就是曹魏的走狗,自绝于大汉。

当然了,前提是这个改良依旧不能触碰到世家门阀的逆鳞。

那究竟要怎么改,既能良,又能不触碰逆鳞,这才是关键。

而马谡给出的答案,便是双轨制:

一方面,对于国内的门阀世家的子弟,采取中正的制度,进行选官任官;

另一方面,针对全国其他地方的不管是世家子弟还是百姓平民,都采取考试的制度,替代中正的制度。

无疑,这样的制度,看起来是对于国内的世家门阀们是有着巨大的优势的。毕竟,考试这东西,哪有面试来的轻松。

可实际上呢?

外国的门阀世家子弟,若是无德无才之辈,也就不会千里迢迢地来大汉“找工作”了。

既然是有才之辈,又何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