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众臣也是纷纷揣测了起来。
只是,不约而同的,众臣的猜测都是往不利的情况而去,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会是个好消息。
这倒也很正常,毕竟留在荆州的兵马就只有区区六万人马而已,自保尚且困难重重,就更别提开疆拓土了。
至少在扩充军队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想要扩充军队,起码也要等到今年秋收之后,否则,荆州的粮秣都不一定够用。
这样看来,荆州方面根本不可能传来什么好消息,尤其,马谡还不惜在这么关键的时候传来消息。
只有一种情况:荆州的局势急剧恶化,这才让马谡不得不在迁都的关键时候,向朝廷告急。
可偏偏,这消息的传来,却是撞上了迁都典礼这关键的时候,这着实是让一众的大臣们有些恼火。
虽然众大臣也能理解军情紧急,但却还是无法接受典礼被这样的插曲打乱。
倒是一旁的丞相很是淡定。
一来,他相信马谡之能,有他在,荆州绝不至于有失,更不至于需要如此紧迫地求援;
二来,丞相很清楚此次典礼的安防之严谨,这次典礼的安防工作乃是子龙将军亲自抓的,要是没有子龙的点头,哪怕是紧急军情,至多也就能抵达白虎阙外,再由宦者或其亲兵转递,绝不至于令信使亲自前来。
随即,丞相也是淡淡地看向了一旁的子龙将军。
迎着丞相的目光,子龙将军也是微微点了点头。
丞相当即会意:这恐怕是子龙和马谡这小子唱的一道双簧。
想及此处,丞相也是一边在心中无奈苦笑,一边也是站了出来,随即开口道:“呈上来。”
“是。”当即,殿外的侍卫便是接过了信使手中的奏章,快步地来到了丞相的面前。
接过了马谡的奏章,迎着众臣探寻的目光,丞相索性也不拆了,当即便要宦者转交到刘禅的手中。
这个人好消息,或许让刘禅第一个知道,效果会更好。
不过,还不等丞相说话呢,刘禅却是先行说道:“相父,不若命人当众念出来吧,也好解了众卿的疑惑。”
话音落,众臣也是纷纷一脸不可置信地看向了刘禅。
不少人的心中也是不由得嘀咕着:这东西是可以直接念的吗?万一真是败仗,这典礼可就全毁了。
而手握着奏章的丞相,自然知道当众念出奏章并不会毁了典礼,反而会让典礼更上一层楼,只是,自己知道归自己知道,陛下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还能如此果断的下令?
不由得,丞相也是疑惑地地看向了刘禅。
看着相父的眼神,刘禅也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这倒不是刘禅与子龙将军的合谋,只是子龙将军刚刚对丞相的点头,却是被刘禅给看在了眼里。
打小就在赵云怀里安睡的刘禅,对其眼神含义自然也是秒懂。
当即,刘禅对这份奏章便是有了与诸大臣不同的判断——这是一封喜报,一封专门给大汉迁都而送来的喜报。
而既然子龙将军想要给自己、给大汉一个惊喜的礼物,刘禅自然是想要将这份礼物的效果最大化。
还有什么当众将这份礼物拆开,让所有的文武大臣都真切地看到这份礼物外更好的方式吗?
显然没有。
这也是刘禅坚毅当众宣读这份奏报的原因。
不过,迎着丞相的目光,刘禅却是有些怂了。一时间,他也不敢确定,自己的判断是不是对的,自己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就是对的。
不由得,刘禅也是将目光投向了子龙将军。
也就是刘禅的这个求助的眼神,让丞相也是瞬间明白了过来。
丞相清楚以子龙将军的为人,当然不会绕过自己而与陛下合谋,那么也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
刚刚自己与子龙之间的眼神交流,被陛下给看在了眼里,而陛下随即也是通过这份眼神的交流,得出了这份奏章是好非坏的结论,并且果断地下令让自己宣读出来,以解众臣的疑惑。
想及此处,丞相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需要怎么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察觉到自己与子龙将军之间的交流;
又需要怎样敏锐的判断力,才能从一个眼神中,判断出事情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