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城池攻防继续中

从这方面来讲,朱桓的牺牲倒也并不是毫无价值。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丞相的主力大军并没有沿着魏延所部的路程,反而是以两万精兵,在吴懿的带领下,绕过江陵城,直插江陵与江夏郡的中央。

是的,仅有六万大军在手的丞相,面对十万吴军,却是出人意料地再度分兵了。

至于分兵的缘由,倒也很简单,就两个字信任。

丞相知道,若是没有一定的把握,魏延一定会等待自己主力的到来,而不是直接向吴军发起了进攻。

换言之,魏延所部是极有信心能一举攻破吴军的。

而且,若是没有足够的信心,即便魏延想赌一把,身为副先锋的王平也会阻止魏延的举动,至少也会在魏延的消息之后,附上自己的想法。

丞相显然并没有看到王平有不同意见的。自然而然地,丞相也就得出了结论:魏延所部先锋的却是已经有了击败魏军的信心和能力。

既然如此,丞相要做的,就是截住这股败军。

若是能将孙权给留下,那可就真的赚大发了。

是的,丞相想要给东吴下死手了。

时移事异,大汉早已不是那个地盘全无、兵力短缺的大汉了。

如今横跨四州之地,拥兵十数万的大汉,已经有足够的实力以及底气去应对孙权被俘乃至于被杀后的局面。

唯一稍稍有些可惜的是,丞相的身边是真的没有合适的将领了,甚至只能是以吴懿为主将前往赌截。

什么?姜维?

至少现在的姜维,资历与能力,相较于吴懿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

而这样以少追多的战斗,其实王平或是张苞才是最佳的人选。只可惜这二人,一人已经是先锋了,另一人却是在守卫的江陵城。

当然,吴懿其实也是一员名将了,毕竟在真实的历史上,吴懿可是获封济阳侯,并且在丞相和魏延相继离世后,成为了新一任的汉中督。

这个位置,可不是一般的庸才能够胜任的。

可问题是,这次的追击战,要的就是一个字——“莽”!

只有足够的莽,才能足够的快,只有足够的快,才有阻击住吴军的可能。

很显然,吴懿虽然是个名将,也有一定的能力,却绝不是会“莽”的那种。

因此,尽管丞相调动兵力很快、很灵活,但还是起了个大早找了个晚集。

吴懿所部终究没能及时地插入到去往江夏的途中,完成对吴军的阻击。

眼见着吴军如同流水一般在自己眼前快速通过,吴懿也是颇为地恼火。

当然,虽然将吴军包圆的战略构想未能实现,但吴懿显然也不想让吴军就这么轻易地通过了。

“传令,全军变阵锋矢,立即向吴军发起进攻,截断北逃之吴军路线。”稍稍判断了局势过后,吴懿也是立即下达了指令道。

随即,两万汉军,也是快速变阵,随即便开始了向吴军的冲击。

面对汉军的再度来袭,已经知道朱桓殉国,汉军正在追击的孙权哪里还能恋战。

当即,吴王孙权便就近的部又采取了壮士断腕的手段:分出了就近的一万多部队顶住汉军的来袭,其余的部队则是加速通过,试图甩掉侧面和后方追击而来的汉军。

不可避免的,这万余部队,又成了势必被消耗的殿后部队。

原本有着足足十万大军的孙权,此时手中的兵力也仅仅剩下了六万不到。(被击溃的两万多朱然所部已经没有了战力,暂时没有算在其中。)

可是,如此行动也已经是此时的孙权所能想到的最佳办法了——总归是保存下了军队的主力。

这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也就在吴军仓皇从江陵城北逃之时,汉魏之间也是爆发起了大战。

是的,不仅仅是在襄阳城,函谷关外,经过十数日的跋涉,曹真也终于将援军盼来,随即组织好十万大军的曹真,也是浩浩荡荡地杀向了函谷关。

应该说,曹真的确是有够重视函谷关的,在东线援军未至的日子里,曹真几乎将自己的亲兵都加入到了探查的序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