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襄阳城破消息传

果然,在一次性斩杀了上百名逃兵之后,司马懿所部的军容军纪也是焕然一新。

深知继续进攻吴军已经没有意义的司马懿也是当即下令,回返襄阳城。

是的,没有错,司马懿回返的是襄阳,而不是与曹真一道回返樊城。

这其中,除了樊城已经有曹真护持的因素之外,还有后一层考虑,那便是司马懿深知自己的部队归心似箭。

绕道樊城的确能够让大军将士们获得休息和体力的补充,但那是对其他人而言,对于如今的这批俘虏而言,却非如此。

大量的家眷还在敌军手中,众军士们哪有心情休息和补充体力。

当然,与司马懿个人而言,他也同样迫切地想要回到襄阳,为自己的儿子收尸。

可以说,对上对下,直接攻向襄阳,显然是司马懿最好的选择。

当然了,无论司马懿还是曹真所部,想要回返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毕竟他们的中央还有九万吴军。若是贸然撤军,一旦让吴军抓住机会,尾随而至,极有可能造成彻底的悲剧。

因此,即便心里再急,魏军也不得不小心行事。

默契的两支魏军在得到了各自主将的将令之后,也是纷纷开始了撤围的行动。

脱离接触,放弃壁垒,交替掩护,分批撤离,魏军几乎在吴军面前表演了一场教科书般的撤离。

当然,这其中除了魏军的精锐之外,吴军的配合也是功不可没。

随着魏军的逐步撤离,吴王孙权也不由得大松了一口气。

而陆逊却是又将目光放到了战场,确切地说是荆州南部的江陵城上。

是的,才刚刚被汉军救了的陆逊,反手就想给汉军狠狠地来上一记背刺。

毕竟,汉军的主力已经北上,并且很快就会被魏军缠上。趁着汉、魏纠缠之际,重新拿下江陵城,的确也算得上是一招妙手了。

只是,虽说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谈感情那就是傻子,但如此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才刚刚得了人恩惠便要背刺于人,也着实是震古烁今。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吴王孙权却是罕见地否定了陆逊的提议。

不是孙权转了性子,只是大批的吴军的将士们已经打够了、更打怕了。如今的他们只想要赶紧撤回江东休整。

别说一般的吴军士卒们了,就连一多半的吴军将领们也连呼打不动了。

天知道这些日子,面对着随时可能的两面夹击,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好不容易熬走了魏军,却又要去挑拨汉军,吴军将士们哪里肯听。

于是,在绝大多数将领的强烈要求之下,吴军也是快速通过魏军让出的通道,与云杜城内的三千甲兵汇合,随即便向江东退去。

什么?答应过马谡要阻击魏军,并抢占樊城跟襄阳形成掎角之势?

这不是为汉军站岗吗?

想什么呢!

这个选项从始至终就没有出现过在吴王和吴军一众将领的脑海中。

很快,站在襄阳城头,看着无数魏军旗帜沿着江水浩浩荡荡向樊城而去,马谡就知道,该死的东吴鼠辈又毁约了。

换言之,马谡的三万大军即将独自面对魏军十余万大军的连番进攻。

不过,马谡对此也是习惯了。

确切地说,马谡也从没有期待过吴军能够如约抢占樊城。

面对即将爆发的大战,马谡也是当即做出了应对:“传令斥候,立即打探吴军撤退情况。”

“传令,各军收拢兵力,准备作战!谨防魏军偷袭。”

“传令:关兴、马青、魏昌,各归其位,速领其军分守东、北、西三面城门。”

“传令,收拢城内魏军士卒之家眷,命其手书家书。”

一道道命令如流水般传出,而襄阳城也在这一道道命令中向着远处的魏军,重新伸出了自己的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