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随着最后的吴国使者被拦在了上邽城,吴王孙权的求援之路也算是彻底地宣告失败了。
当然,这并不意外。
毕竟,弱国无外交,自古皆是如此。
而既是弱国,还不肯低头,等待着他们的也只有灭亡了。
当然,在魏国还占据绝大优势的情况下,东吴的灭亡对于大汉而言并不算是件好事情。
因此,在得到吴国使者的消息后,丞相也果断判断出,吴王孙权已经开始了病急乱投医。
为了避免吴军全军覆没对大局造成不可知的影响,丞相也是果断决定,将总攻的时间提前。
好巧不巧的是:就在此时,凉州的子龙将军也已经率领着凉州八千兵马(三千骑兵、五千步卒)抵达关中,陇右方向也传来消息,吴懿所率五万援军,也已经进入陇右之地,不日便将抵达上邽。
可以说,虽然兵力尚未完全到位,但丞相发动战役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略作思索之后,丞相也是终于召开了军事会议,开始布置起这次的作战任务:“此战之任务,不仅在于光复长安,还于旧都,而要一举定鼎关中,重现秦吞六国之势。”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瞬间将会议推向了高潮。
所有人都以为,丞相这次就是冲着长安来的,却不想小小的长安已经装不下丞相的野心。
什么是大手笔!
这才是大手笔!
若真的能够实现,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奠定胜局的一击了!
什么叫做秦吞六国之势?
拥关中、巴蜀之粮仓,是为国力之基;据函谷、蜀道之险要,以为国之锁钥。
不约而同地,众人也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个熟悉的地方——函谷关。
函谷天险在手,则关中在握,虽千军万马,不可寸进。
当年秦、齐并称东、西二帝,终秦盛而齐衰,秦灭六国而齐为鱼肉,何异哉?
盖函谷之功也!
为国者也,未有能恒强者也。而齐弱则国灭,虽有田单之连夺七十二城复国,终无力回天;秦也非无弱时,盖有函谷之要,而令山东(崤山以东)之国不能寸进,日夜积蓄之间,国力遂强也。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函谷关的重要性甚至还跟高于长安城。
当然,从长安到函谷关遥遥数百里,其间城池无数,想要一口吞下又何其难也。
而函谷虽坚,却也扛不住两面的夹击。
若是一口吃不下,奔袭函谷关的部队极有可能陷入两面夹击的窘境,从而损失惨重也说不定。
这也是汉军诸将只是将目光锁定在长安,而没有望向函谷的根本原因。
丞相自然也是看出了众将的疑虑,随即说道:“如今曹魏西线、中线主力尽在江夏郡内,若要回援函谷,非旬日(十五日左右)不可得也。换言之,只要我军能在旬日之内解决掉长安这个大麻烦,便可从容增兵函谷,而吞六国之势可成也。”
“旬日之时。”众将默念着这个时间。
显然,这个时间并不算短,但在偌大的长安城面前,就显得很有些短了。
毕竟,前年诸将也不是没有攻过长安,那熬人的日子至今还是记忆犹新呢!
尤其是那高达三丈的城池,即便有着云梯,也不是那么容易攀爬的。想要在旬日内拿下长安,若是换了个人说此事,恐怕众将立即便会驳斥,可说这话的人却是丞相,倒是让众将微微皱眉了起来。
面对沉默的大多数,丞相也是微微一笑,随即也是道:“攻城之难,难在登城,难在破门。”
“不过,若是城门大开,尔等需多少时日占领此城哉?”说着丞相也是摇动这手中羽扇,微微一笑道。
闻言,众人也是纷纷惊喜地抬起了头。
“丞相,您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