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马谡南下攻江陵

好在,随着吴军第二批的使者到来,马谡也终于确定了出兵的决心。

也就在马谡确定了出兵的决心之时,回过头来的马谡也瞬间了然了丞相的意思。

不是丞相没有给自己答复,而是马谡一直一叶障目地以为丞相没有给予答复。

谁说答复就一定得是飞鸽传书啊?

丞相的不言,本就是一种答复。

要知道,此时的马谡可是大汉后将军兼永安督,开府仪同三司的存在,是完全有权利调动永安方面军的。

不管是北上策应魏延所部拿下上庸三郡,还是南下偷袭南郡,那都是马谡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情。

既然是职权范围之内,那也就是说,只要丞相不是明令禁止,那马谡当然可以执行。

想明白这点,马谡当即也是豁然开朗。

当即,马谡也是果断下令:以张苞为先锋,魏昌副之,全军开拔,向江陵进军。

因为马谡手下的大军已经全都聚集在了夷道,倒也省去了大军集结的时间。

不过一个时辰,张苞和魏昌便带着五千精锐,悄然开出了夷道城。

紧接着,在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里,马谡也带着剩下的三万大军,开始悄然向江陵方向运动。剩下的五千大军,则继续留守夷道。

是的,虽然从夷道至江陵城并没有太多的险关要塞,但马谡还是保持了秘密行军。

一来,马谡可不想跟云杜方向的魏军来一场赛跑,二来,强攻江陵也不是马谡想要看到的。

当然,比张苞、魏昌二人还要早离开夷道的,还有数名斥候。

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江陵城,并与城内的关兴接上头,告知其大军开拔的情况,并协助关兴,做好袭城的准备。

事实上,城内的关兴早已经做好了袭城的准备。

甚至在百无聊赖的准备过程中,关兴不仅将即将作为突破口的北城情况掌握清楚,就连南城方向,魏军的布防也弄得一清二楚。

应该说,魏军的确是有些大胆了,偌大的江陵城,魏军甚至只安排下三千兵马驻守。

要知道,当年关将军尽遣兵马围攻襄樊之时,江陵城内还有至少五千兵马呢!

在吴军的手上,江陵城的兵马也绝不少于五千人,甚至在魏军攻过一次江陵城后,驻扎在江陵城内的吴军,就没有少于两万过。

没办法,关将军将这江陵城修得实在太过雄伟了。

要知道,关将军修筑江陵城可不仅仅是整修,而是在整修原本北城的基础上,又在南面新建了一座规模几乎不相上下的城池。

江陵说是一城,实际上却是两城。

五千兵马,也就堪堪填满这江陵两城的六面城墙而已。

三千人,甚至都不够站满城墙的。

要说魏军的守将也还真不是个傻子,虽然只有区区三千人,可这位被司马师留下来的守将似乎也是嗅到了空气中的杀机,却是将足足两千三百多人都集中到了北城之中。

而相对更加坚固的南城,只留下不足七百人进行防守。

从魏军主将的视角也很好理解,毕竟南城面对着的是自家的南郡,南郡之后又是自家的长沙郡和衡阳郡,再过去,才是吴军的地盘。

因此,若是敌军想要从这个方向发起进攻,长沙、衡阳以及公安等地势必会接收到敌军的踪迹。

更别说,如今吴军的主力已经被自家大军给围困在了江夏云杜,因此吴军从南面进攻的可能性几乎是为零的。

相反,在北方,虽然武陵郡也在自家治下,但武陵溪蛮兵却是屡禁不止,而武陵郡的上方,还更有夷道,还有汉军的出没。

因此将主要兵马调往北城进行防御,也是最为正常的事情。

只可惜,因为兵力的缺失,也有着些许麻痹的原因,魏军守将几乎放弃了江陵城的外围阵地,同时也并没有在江陵城的外围撒下足够的钉子。

也就是说,在江陵城外,魏军几乎就是聋子、瞎子。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汉军在城外进行战略大迂回,只要不露在大路之上,魏军也几乎不可能知道。

更要命的是,随着关兴对江陵城的彻底侦查,也是果断地发现了魏军的兵力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