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曹叡的三道命令

面对着曹真急递的求援信,曹叡也没有与众臣继续扯皮商议的心思,当即对着众臣宣布了自己的决断:“其一,洛阳所部五万大军,即行开往荆州。”

曹叡的第一道命令,就给众人震惊到了。

无他,这道命令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了!

且不说此时的关中已经危在旦夕,此时增兵荆州于关中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就算是在曹真的求援信到来之前,此令也是颇为令人不解的。

即便是提出此建言的颍川一派,也几乎没有真的想过曹叡会真的同意将这支至关重要的兵马调往荆州。

毕竟这支军队的特殊性,颍川一系的大臣们自然也是十分清楚的。

没想到曹叡还真的将这支几乎是曹家压箱底的军队也拿了出来。

只是,这个时机,显然是有些不对的。

不过,面对这送上门来的权利,哪怕明显有着不对劲的地方,哪怕这对魏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颍川一系也是不愿放弃的。

当即便有人按捺不住跳出来支持曹叡的命令。

即便是稍微有着些公心的诸如陈群等人,也只能是低头默不作声。

沉默,已经是他们对于曹魏集团最大的忠诚了,就像是历史上的若干年后,司马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之时,颍川一系也依旧保持着沉默的忠诚。

当然,连最大获利者的颍川一系都看出不妥来了,其他派系的人就更不可能支持曹叡的决定了。

尤其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官员,当即便是力劝曹叡收回成命。

至于河北、河南系(原本袁氏兄弟的手下们)的大臣们当然也不希望颍川一系的人马再度坐大,否则这曹魏的朝堂就更没有他们的位置了。

当即,以其为首的大臣也是纷纷站到了宗族一旁,以国家利益为名开始劝说曹叡收回成命。

看着场中的局势,曹叡的心情也是微微有些惊骇,甚至是在一瞬间有了些小小的慌乱。

倒不是曹氏宗族和河北、河南系的联合让曹叡有了心惊的感觉,相反,曹叡的心惊却是来自于颍川一系。

在如今的情况下不调兵关中反而增兵荆州,的确不算是一步好棋,至少在其将后续的命令说出口之前,这绝称不上是一道合理的决断。

这道决断之中,除了司马氏和颍川派之外,整个曹魏就没有得利者。

这一点曹叡心知肚明,甚至曹叡也清楚,在场的人精们,也没有一个看不懂的。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这道命令,居然还是得到了近乎三分之一的支持,而剩下的三分之二中,又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保持着沉默。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这曹魏朝堂之上,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大臣都属于颍川一系,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大臣将颍川系的利益凌驾于曹魏的国家利益之上。

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

可以说,颍川一系在曹魏的朝堂之上几乎有着绝对的统治权。

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但凡是颍川系不同意的事情,即便有着曹叡的命令,几乎就不可能传出邺城,更别提什么全国实施了。

若是军权能够集中在宗室的手中,这样的绝对权力倒也不是什么问题。

可若是银川一系将大军的指挥权也牢牢地掌握在手中,那这天下还是曹家的天下吗?

不由得,在想到了这一系列的后果之后,“削藩”的想法也是深深地扎入了曹叡的心头。

当然了,此时言说“削藩”还为时尚早,最重要的乃是就将三处战场进行解放。

对此,曹叡自然也早有准备。

微微摆了摆手,打断了众人的交谈,曹叡却是不动声色地稍作解释道:“首先,如今关中已经处于被动之中,但有四万大军固守长安,至少还能守住一段时间,而即便是增加数万兵马,却也无力逆转局势,这最后的增兵自然不能前往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