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魏军动手南下中

应该说,司马懿的战略欺骗也着实是有些大胆了,一旦被识破,轻则影响现有军事态势,吴军退回,魏军再无进攻的机会,重则被吴军将计就计,在荆州对自己进行伏击。

关键是,这个欺骗实际上并不难发现问题所在。

最简单的质问便是:为何不早沟通?

若果真如此反问,曹魏方面还真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而从东吴的角度来看,这个几乎称得上很容易戳穿的谎言,它还真就对东吴具着一定的迷惑性。

毕竟,在陇右战场上,魏蜀还在杀得如火如荼。从孙权或者说东吴的角度来看,魏国不敢也不应该同时对吴、蜀两国开战才对。

虽然不曾怀疑司马懿集结队伍的用意,但说到底,让司马懿带兵进入荆州,孙权也是断然不愿意的。

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孙权也是知道的。

更何况,若是真的让魏军入境了,若是不打下永安城,魏、吴都没了面子,而若是最终打下了永安城,这城市又该算谁的?

当即,孙权也是一面拒绝魏军入境帮忙的请求,一面催促着朱桓加紧进攻。

这也是被那该死的魏国使者给逼的。

没办法,上午孙权这边才刚刚拒绝过一遍,下午这位使者也又带着新的条件请见孙权。

刚开始的时候,孙权还耐心地听使者带来的魏国新条件,到了后来,孙权甚至都懒得听那魏国使者的话语了。

偏偏,身为大魏吴王,孙权还真无法拒绝曹叡派出的使者。

只是,相较于孙权的无奈,出使东吴的魏国使者却是显得有些游刃有余了。

尽管已经被孙权严词拒绝,可这使者就是坚持不懈地请见,坚定不移地与吴国上下痛陈利害,更是许下拿下永安城后,一定不提出领地要求,并立即撤军的承诺。

甚至,到了最后,连军队的指挥权,使者都表示可以商量。

可以说,这位使者真的是把诚意给拉满了,至少可比现在的“家人们”要有诚意得多。大有你东吴一日不答应,使者我呀,就一日不返邺城之意。

当然,区区一个使者,即便是魏帝曹叡所派,又哪里有决定一支十万大军指挥权的权利。

这使者来东吴的目标,也从来不是要求吴王同意司马懿的大军进入荆州。

从一开始,使者的目标就只有一个:稳住东吴。

是的,使者当然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权利去决定荆州的事宜,但使者更知道东吴不可能“引狼入室”。

既然终究东吴都不会答应,那就往大了开价呗。不说能让吴国上下迟疑,只要能让吴国知道自己是想要继续进攻蜀汉,那就足够了。

显然在这位使者的努力下,算是彻底地将吴国上上下下给迷惑住了,自然也给司马懿集结兵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只是,即便使者已经用尽全力,贾逵死去的影响却远不止如此。

最简单的影响,司马懿已经暴露在了吴军的面前,却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吴军迟早会发现更多的蛛丝马迹,让魏军真正的目的无所遁形。

因此,宜早不宜迟。

司马懿在集结到了足够的兵力之后,势必要尽快地发动进攻,却也已经等不到吴、蜀两国彻底、充分地交战了。

好在,扬州的曹休方面关键时候没有掉链子。

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兵力的集结,更是没有让吴军找到任何的蛛丝马迹。

只可惜,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即便曹休隐藏得再好,迟早也会被吴军发现端倪。

因此,不管是扬州还是荆州方向上,魏军都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终于,随着司马懿终于做好一切准备,魏国的使者也随即消失在了建业城内。

就在吴主孙权感叹着终于过了两天清净日子之时,却是传来了魏军十万大军南下的消息。

不过,起初孙权听到这个消息是有些愠怒而不是惊恐的。

他只以为是荆州方面司马懿在未得到自己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带兵南下,进入了荆州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