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军鏖战于吴,夜以继日,损兵上万,又有偷袭荆州之辱在先,先主更因之长眠于此,此国仇家恨绵绵,虽倾长江之水无以灭之,非山无棱、天地合,吾等不敢或忘。
若以兵助吴,则虽或能令局势暂缓,却失之军心士心民心。
三心既失,三起炎汉之伟业,亦将徒成笑柄。
此利他而害我之举,末将以为,万不可为之。
还请丞相三思。”
言罢,马谡也是撩起了铠甲,单膝跪地不起。
自穿越而来,这还是马谡第一次地反对丞相的想法。
身为后世之人,自是知道丞相的智慧,而越是如此,要马谡反对丞相的想法,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马谡还是站了出来,不为其他,只为他心中的那个蜀汉。
炎汉重要吗?
如果只是为了区区四百年历史,那它一点都不重要。
如果是为了“寇可往,我亦可往”的霸气,那便十分重要!
如果是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雄浑,那便有万分重要!
而随着马谡的跪地,众将也是纷纷从对马谡言语的震惊中惊醒了过来。
当即,一声声“丞相三思”中,帐内已经跪满了一地。
不仅仅是赵云、王平、马青等元从一系,就连吴懿等一众的东州派和益州派也呼啦啦地跪了下来。
对于东吴的仇恨,那是深入到了每个大汉人的骨子里的。
夷陵的一把大火,烧掉了太多的蜀汉菁华,这里头可不仅仅是荆州派的人,相反,东州派和益州派的人也相当的多。
自然,这份仇恨也也是深深地刻入了吴懿等人的骨子里。
之前,为了大汉能够继续存活下去,不得已同意了丞相的绥靖政策,重新与吴国修好,如今大汉已经喘过了这口气,还要继续憋屈,岂不是对不起这些年抛头颅洒热血的汉家儿郎们!
因此,在马谡说出了这利义之辩后,众将也是纷纷倒向了马谡。
用赵云的话说:“老将愿用这把老骨头再战三十年,也不愿此时援助那东吴鼠辈。”
看着案桌之外,呼啦啦跪下的一地将领,丞相却不仅没有变了脸色,反而是一脸的幸福模样。
一个只谈利益的大汉,从不是丞相的追求。
一个知仁义明事理的朝廷,才是丞相的愿望。
虽然在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前,丞相不得已向吴国妥协了,但先主之死、好友之亡,丞相不敢有一日或忘。
从始至终,丞相就没有想过要在此时要助吴抗魏。
“谁说本相要继续联吴抗魏了?”一丝微笑中,丞相也是缓缓开口。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起了头,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丞相。
怎么的?
刚刚不是丞相说的,攻吴不可取吗?
攻吴不行,坐观还不行,那不就只剩下了助吴了吗?
一时间,别说众将了,就连马谡也没转过弯来。
看着众将疑惑的眼神,丞相自然一瞬间就明白了众人的想法。
当即也是站起了身,朗声道:“来人,取舆图来。”
“是。”一旁的亲兵立即领命道。
很快,两名亲兵便从侧室中搬出了一幅舆图来到众将的面前。
而丞相也随即绕过了案桌,来到了舆图之前。
“诸君且看。”举起手中鹅毛羽扇,丞相随即开始了指点江山:“今陇右一线,魏国虽聚大军,却受限于地形,收效有限。
若是吴、魏继续协力进攻,倒还能保持威势。
然,随着凉州大局已定,我军回师之际,便是吴军退军之时。
吾等知之,魏王亦当知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