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赤裸裸的皇位摆在了孙权的面前,被这“巨大”的利益蒙蔽住双眼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好消息是,孙权到底还是保留着头脑中最后一丝的清明,并没有立即便答应了曹魏的蛮横要求。
坏消息是,孙权之所以没有答应曹魏的要求,并不是因为他认为曹魏的要求太过蛮横,也更不是他不肯或是不敢背盟。
早在荆州做过一场的孙权,早对背盟之事可谓是轻车熟路,也根本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之所以没有立即就扑向那近在咫尺的“皇帝位”,只是孙权意识到,江东不是孙家一家之江东。吴郡四姓顾、陆、朱、张,可都还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呢。
与曹魏和蜀汉不同,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两国之中,虽然也有君臣制衡的情况,却远不似江东般别扭。
蜀汉自不必说,丞相一家独大之下,相权、君权早已经合二为一;
而曹魏,虽然曹氏宗族之下,有着来自各地的世家豪族,但因为曹操一直坚持以宗亲把住军权,而将治权放出,因此至少在现下,曹氏宗亲掌控着枪杆子,因此曹叡依旧有着绝对的权威。
可江东却不一样,吴郡四姓顾、陆、朱、张和其他各个世家大族,其势力不仅延伸到每个县衙,更是深入到军队的方方面面。
这跟孙家发迹的过程不无关系。
孙坚起家,依靠的是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一起在战场上滚杀过来的一帮老兄弟。
而孙策平江东,则靠的父亲旧部以及亲族成员,当然也有孙策凭借着自身魅力,收拢到的周瑜、鲁肃、吕范、张昭、张纮等北地士族。
孙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深深的伤害着江东各个世家的利益的,于是在各方势力的配合下,本该被重重护卫中的孙策,突然就死在了猎场之内。
匆匆上位的孙权,为了稳定江东局势,也为了平衡父兄留下来的势力,开始大量启用江东本地人做官。
江东世家、元老派系,相互掣肘之下,才有了弱小的孙权渔翁得利——坐稳了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