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军议毕独留马谡,论吴军悄藏后手

那恐怕就不是历练关兴、张苞,而是在磨练姜维了。

正待马谡对此皱眉不已之时,丞相却是微微一笑,再度开口,又将话题悄然带离。

“幼常觉得,此战之部署,可有疏漏?”丞相微微摇动着羽扇缓缓问道。

“这。”马谡显然被这突然的转折给打得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在丞相下达命令之时,马谡便已经有所认知,当即也是脱口而出道:“丞相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此战必胜也。”

“哦?”丞相微笑道:“你倒是对姜维和他手下的南安军很有信心嘛!”

“非也。”马谡摇摇头,认真道:“末将非是对姜维及其南安军有所信心,而是对丞相有信心。”

“怎么说?”丞相继续问道。

显然,丞相又起了考较之心。能让日理万机的丞相花费时间考较,整个大汉军营之中,也就马谡一人而已了。

从此小节也可观之,丞相是真的将马谡当成了自己的接班人在培养啊。

马谡闻言,自然明白丞相的考较之意,当即不敢大意,便回答道:“子龙将军所部已出褒斜道,郿县一带,包括槐里、长安的魏军自不敢轻易调动,这也就锁死了前线魏军的数量。

陈式、杜琼两位将军逼近陈仓,再度将一线的魏军锁死;

张翼、马忠两位将军既作左右扫荡之军,亦是防止魏军绕后之用。

如此一来,当面汧县之魏军几乎锁死在千人之数,便是有地理优势,以姜维将军手下八千人,也是十拿九稳的。

即或魏军自雍城增援汧县,则张翼、马忠两位将军便可自左右两翼立即绕过汧县,直下雍城。魏军自槐里增援,类之也。

魏军自郿县增援,子龙将军便可一举而破槐里,威胁长安。

如此三者,则我军之小胜可变之大胜也。”

面对丞相的提问,马谡也是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所想一股脑儿地抛出,当然,唯有一句话却是没有说出口——我军以十万之军,攻千人驻守之汧县,岂有不胜之理哉!

是的,丞相的布置固然是稳当的。

可在马谡的眼中,却有些太稳了,稳到此战注定要无功而返的地步。

很简单的道理,时间不够了!

光是拿下汧县,丞相就要用去半月之久,等汉军拿下了汧县,东线的吴军恐怕也已经偃旗息鼓了。

扬州、豫州的魏军只要数日的时间就能驰援关中。

这样的情况下,汉军几乎不可能继续进攻雍城。

而汧县不同于雍城,此地可没有一城即一关的地理优势,因此即便大汉占据了汧县,也根本无法阻止魏军的袭扰。

除非在汧县长期驻扎一支大军,才能与魏军形成对峙之势。

否则,汉军一撤,魏军就能凭借兵力的优势,重新占领汧县。

而若是驻扎一支数万人的大军砸汧县,光是要从龙山道运来粮食就足以让如今的大汉背上沉重的负债。

这对于本就羸弱的大汉而言,显然是划不来的。

只是,这些颇有先见之明的话语,马谡却根本没法跟丞相明说。或者说,即便马谡明说,丞相也不会相信,毕竟最近的情报才显示,曹休已经带着十万大军进入了石亭地区。

吴、魏大战几乎一触即发,而一旦曹休这十万大军折在石亭地区,整个合肥区域就只剩下了寥寥的几万部队而已。

北上的通道几乎畅通无比,你说孙权会放弃这个一雪前耻的机会?

谁信呐!

换了马谡自己,都不会相信,就像当年天下人都不敢相信孙权会背盟、会斩杀云长将军。

怎么说呢?

江东鼠辈,很多时候都没法用正常人的思维去考量。

这一点,或许也是遗传了那位藏玉玺的父亲的基因吧——见小利而亡义,遇大事而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