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兴兵剿匪一月归,狄道城内再兴浪

一句话:只要马谡不攻城掠地,他爱咋咋地。

就这样,马谡也是通过这一月的剿匪狠狠地在凉州境内刷了一波存在感。

就连凉州腹地之内的臣民,也听说了汉军清理边境匪患的消息。而随着商路的通畅,更多的百姓也对汉军心生感念了起来。

不知不觉中,马谡已经为汉军进军凉州打好了民众基础。而且,这还是在魏国的大小刺史、郡守的眼皮子底下明目张胆完成的。

要不是碍于严苛的户籍制度,恐怕此时已经有不少百姓向着雍州、向着狄道城开启了迁徙了。谁不想生活在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国都和环境中呢?

本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原则,马谡的一系列行为,实际上已经将雍凉的边境线向着凉州方向推进了数十里。

更绝的是,悄无声息中,马谡还在凉州境内埋下了一颗钉子。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不管怎样,经过一个多月的搏杀,马谡也是带着一支膨胀了两倍多的队伍回到了狄道城内。

依旧是全城世家出城迎接,不过这次的领头人已经换成了李氏家主。

哦,此时应该称呼为李郡丞了。

就在马谡剿匪的过程中,成都方面的旨意已经抵达,正式任命了李氏家主为陇西郡的郡丞,辛、彭两家的家主自然也有所封赏。

这次马谡倒是没有再驳了李郡丞的面子,毕竟这可是自己一路扶持起来的代言人。

只可惜,即便马谡很给面子,但这场接风庆功宴依旧吃得略显尴尬。

很明显,整个狄道城都充斥着对抗的戾气。其戾气之重,甚至比之马谡当日刚刚抵达狄道城时还要高上三分。

好在,有马谡坐镇,倒是没有谁敢在宴席上闹开。

只是在阴阳怪气与针锋相对的话语间,马谡便已经隐隐猜到了大致的情况。或者说,此时的对立,本就是马谡一手促成的。

很快,在愉快而略显尴尬的氛围中,宴席终于结束。而马谡也是将一众的心腹安排到了书房之中,开始了解他离开之后,狄道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着明显瘦了一圈的张苞,马谡不用问都知道,这一个月,他没少吃苦。

“屯田春耕情况如何?”只是,马谡却并未询问其他,而是将最为关键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端了出来。

“将军放心,春耕没有任何耽误。”虽然瘦了一圈,但张苞明显更加地沉稳了,回答问题也更加条理清晰而全面了起来:“不仅狄道城内原本土地全部完成春耕,羌人新开垦之土地也超额完成了任务。”

“好。”马谡也是难得的夸赞道。

他当然知道,没有自己在身后支撑,张苞一个年轻的小将军要在这一群老狐狸中保证屯田春耕,会有多么的困难。

不仅仅马谡,一旁的关兴也是一脸老怀大慰地看向了自己的弟弟。

转过了头,马谡又看向了一旁的李郡丞,随即问道:“马市情况如何?”

“禀将军。”李郡丞也立即回复道:“如今狄道城内马市已经步入正轨,每日都有近百匹马匹的成交,这几乎是以前一周才有的数量。”

“还不够。”马谡摇摇头,随即略略沉吟一番后,说道:“试着组建自己的马队,将马贩至江东,给所有马贩子们打个样。”

“嗯,此事倒也不急,可以先考察一番,回头递个条陈来。”马谡显然也知道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却也没有着急。

“是。”李郡丞也是立即答应道。

询问完了自己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马谡也是看向了马青,问道:“羌人的情况如何?”

显然,马谡已经猜到:狄道城如今的对抗情绪,一定是少不了羌人的问题。

而羌人的情况,几乎左右着数月之后,他能不能起兵攻凉州的关键,因此,马谡也是将这个问题放在了最后。

一月不见,马青显然也已经成熟了许多。

面对马谡的询问,马青显然也是早有打算,当即从怀中掏出了一封帛书递到了马谡的面前。

“小东西看来是早就准备好要找自己告状了啊,还准备了状纸和证据?”马谡有些好气又好笑的看着眼前的帛书,心中无奈地吐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