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置公堂还田百姓,作曲犁抢种田亩

可悲的是,几乎所有带上来的奴仆,在知道了马谡贴出的告示之后,几乎没有一个不喊冤的。

这样的情况,虽然有些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面对唯一的活命的机会,哪怕明知只是一根稻草,谁又会轻易放弃呢?

显然,提出这个方案的马谡也早就对这样的情况有所预料。

你不是喊冤吗?

行,我当堂就来审理!

什么?你被霸占了田亩?

那你自己对自家的田亩一定是记忆犹新吧,那就当堂把你家田地的位置、形貌、附近的水源、树木、房舍,以及距离最近的溪流和道路位置一一说明。

若是真的是被霸占了,一定会极度思念曾经的土地,这些问题不说全都答得丝毫不错,也至少是八九不离十。

马谡当堂就安排亲兵前往所说的位置进行核验,顺带着在周围的百姓的口中打听一番实际的情况。

飞马而去,要不了一个时辰就能真相大白。

什么?你是半路被截来的,本地并无熟人,也无恒产。

没事,既然是半路而来,验传总有吧!这会儿的人口流动管理可比后世严格多了。

什么?验传还被该死的牛氏了?老家还是魏国境内?死无对证?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没关系!

“吃饭”,你家乡怎么念?

偌大的狄道城总能找到一两个相近的乡音,即便找不到,证明不了你的身份也没关系。

咱可以让百姓来看,有做过恶的,直接排除;没做过恶的,再纳入到第二轮的审理——让那些能确定是被迫为奴的佃户来指认。

这样一通筛选下来,费时间确实是有些费时间,却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被迫为奴的百姓的权益。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在全城百姓灼灼的目光中进行。

这边还不待出结果呢,百姓的人群之中,便已经有人蠢蠢欲动了起来。

而随着一个多时辰过去,第一个佃户被当庭无罪释放,重新造庶民籍册、归还五亩良田不说,甚至还追加了一亩地作为补偿之后,整个狄道城都沸腾了起来。

围观中的百姓终于还是向大堂迈出了脚步。

几乎一模一样的步骤之后,这次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原本被巧取豪夺而去的田地便回到了那名百姓的手中。

随着那百姓发疯似的高举着黄色的田契冲出大堂,“青天老爷”的呼声瞬间简直要将头顶的天空给掀翻了开去。

是的,百姓们就是这么的质朴而容易感动,仅仅是将本属于他们的自由和田亩还给了他们,便已经能令他们感恩戴德了。

说实话,对于“青天”二字,马谡是有些愧疚的。

一来,他只是做了一件自认为很正常的事情;

二来,他这么做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狄道和陇西境内的百姓;

三来,马谡所针对的只是牛氏和米氏两族的案情,对于其他的世家的问题,却是不闻不问。

但不管怎样,事实上,马谡还是给狄道城的百姓带来了久违的光明和温暖。

单从这点来说,或许称之为“青天”也没有太多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昨日在李府门前的血腥屠戮,又或许是因为马谡只是针对牛、米两族,虽然城内的各个世家都派出了不少人在大堂外探听虚实,却并未对马谡的行为进行任何的干扰。也更没有对所谓“青天”的传播做出任何的阻碍。

而随着“青天老爷”的传播,越来越多的百姓步入了郡守大堂,开启了述冤之旅。

当然,马谡也是来者不拒,一一核实之后便登记造册存档,然后就安排田亩的划归。

只是,随着人越来越多,不仅是亲兵的人数不够,就连郡守大堂都显得有些逼仄了。

干脆,马谡便将公堂搬到了府门之外的广场之上,用从正在清理府邸的亲兵中调来了两百人充作核实情况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