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管在哪个年代,只要是女人,都爱美,她喉咙都吆喝干了,都没人搭理她,现在叫一声阿姐,就有人理她。
“你这孩子,真会说话,我这年龄都能当你阿母了。”女人被叫年轻了,心里美的紧,几分害羞的摸了摸脸颊。
王依依一见有戏,嘴更甜了,立马开口:“阿姐你可别开玩笑,你看着也就长我几岁,今年也才二十有六吧?”
女人听了,笑的几乎合不拢嘴,她都三十出头的年龄,还被一个看着也才出嫁的妇人夸。
女人脸颊微红,指了指柜台上的包子,问:“当真买两个送一个?”
王依依立马点头,开始介绍包子里包了白菜,买两个包子送一个馒头。
女人听了,掏了十文钱出来,放在案板上,第一天开业,没有多余银钱准备油纸,最后,女人用手,拿了两个包子、一个馒头走。
直到女人走了,王依依才看向旁边的三个哥哥,咳了一声,不好意思的开口:“刚刚那个别学。”
三个哥哥听了,脸色变了变,有几分尴尬。
他们也要能学才行呀,叫一个陌生妇人阿姐,叫不出口不说,叫出口了,那就是当街调戏民女了,得拉去衙门挨板子了。
第一个妇女走了,王依依又吆喝了几声,因为买两个送一个,王依依一吆喝,很快又围了几个人过来。
大哥负责数银子,二哥跟三哥拿包子跟馒头,王依依站在一边吆喝。
他们三个,从小在大山村长大,来回见的,都是村里人,第一次来镇上时,就不敢说话,后面多来了几次,熟络起来后,才敢正常说话。
早上铺子开业,除了王依依,一家人如临大敌,站着不敢乱动,最后没办法,王依依只能让他们先学,她站在旁边吆喝。
王依依忙着吆喝,人多起来后,才发现哥哥们的速度,越来越慢,当有人要拿六个包子,或者八个包子,他们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准备好。
王依依见了,再次发现自己大意了,哥哥们没经过启蒙教育,算数这块肯定会很慢。
王依依也顾不上吆喝,走到三个人中间,让他们打下手,她来算。
买二送一的便宜,在镇上还是很少见,至少没人这么做过,不到半个时辰,蒸的三笼包子就卖完了。
包子跟馒头个头一样大,一蒸笼能二十个,六十个包子,买了三百文,还送了一半的馒头出去。
卖完包子,王依依又开始买馒头,依旧是买两个送一个,这次,馒头只买了十个,王依依就收摊了,剩下的十五个,留着自己家吃。
“阿叔阿婶,我们今天不营业了,明天一早再开摊,依旧是卖两个送一个,三天后恢复原价,包子五文钱一个,馒头四文钱一个。”
店铺门口,还站着十来个没买到包子的。
王依依刚喊完,立马就有人问:“只送三天呀?能不能多几天。”
王依依听了,立马摇头,耐心的解释:“阿叔,我们新店开业,才有这个活动,以后有新货出来,也有活动,到时候你多来看看。”
男人得到回应,这才满意。
很快又有人开始问,什么时候开摊,王依依听了也耐心回答,辰时营业,午时休息。
做早餐行业,下午营业额不如上午,一家人晚上要和面,早上又要早起揉面,做馒头包子,午时关门,下午还可以休息。
解释完,一群人才散开。
阿父阿母在厨房,时不时露个头出来,看外面场景,三个哥哥第一次摆摊,紧张的话都不敢说。
直到关了门,王依依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