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儒家学问(大章)

江辰传奇 吹牛笑书狂 4374 字 2个月前

这是否也说明了,高原心中还有些不甘?

江辰是个人才,只可惜,人才不能为己所用。看起来,的确很让人感到沮丧、伤心。

看起来愚蠢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愚蠢。而且,能混到高原这一层次的超级仙人,他的每句话,每个字说出口,都一定是斟酌再三的。

他的问题,绝对有用。

江辰想了想,不急着回答,反问道“我想知道,真的救得了那个人吗?”

高原微笑看着他,不必选择争锋相对,有时候拐弯抹角的解决问题,比争锋相对得到的结果要好太多,高原笑道“送你七个字“君子可欺之以方”。”

江辰明显愣了下,很快就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下意识的低声回答“不救。”

高原不知他说了什么,更不会告诉他说的对不对。他只是略微停顿犹豫了一下,觉得眼前之人终究是天尊曾经信赖过想要接引成为自己手下的一个名额仙人,于是对江辰流露出了最后一丝仅有的热情,连道“有些事,我不必和你说得太清楚,因为我知道,你一定能懂,即便现在不懂,将来时机到了,也一定能懂。多说反而无益。但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却是你必须听且牢记在心的。”

江辰道“请道兄指点。”

高原道“你将来还会遇到很多赏识你的人,遇到很多诋毁你的人。在这些事中权衡利弊,要首先做到不卑不亢。对任何人留有恻隐之心,话不说尽,事不做绝。本该没有错的,但是君子并不是迂腐人,看到不平事,可提三尺剑去打抱不平,但一定要心存智慧,而不是一股脑的只知道横冲直撞那是莽夫行为。你记住,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任何时候都可以仗义出手,但绝对不要让自己身陷死地。”

用一个好人换一个不知好坏的人,不值得。

一个人杀一个人或许有动机,但一个人救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

君不见车轮碾地不碾尘,尘暗却遮车上人。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君子行大道也。

江辰点了点头,再次恭敬行礼“小仙明白了。”

高原看着他,表情严肃,架云离去。

可以说,江辰的回答对于高原而言,已经无足轻重了。他在说出这些话后,就已经不用在乎江辰的回答。

他问这个问题时本就不必在乎江辰的答案。

他离开后,嘴角流露一抹冷笑,那是一种计谋得逞的阴险笑容。

如果这笑容让江辰亲眼看到,恐怕年轻剑仙也会觉得毛骨悚然。

他没看到,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高原的回答给了江辰又一个新目标,如同从乡下来的可怜人,初次见到大千世界的繁花似锦,就有些手足无措,连呼吸都感觉异常困难。

这让他觉得,原来世界还能这么大?

他曾经在自己的那个小山村,可从没想过还有这么美丽的世界——就像梦一样。

果然是井底之蛙。

当初在莫霄世界时,江辰以为胡古道是天下第一,他怎么也该排个天下第二。

他的确做到了。

甚至一度认为,除了华山仙胡古道是他江辰最为敬重之人,即便是那高高在上的大宋皇帝,在他眼中,也显得很无能,很可笑。

然而,当他真正有能力登天后,才发现区区一个莫霄世界只不过是凡人有望登天前的一个台阶罢了。

成仙后所看到的场景,各种各样的仙人神魔,和胡古道一个层次的就有很多很多,比胡古道强的更是数不胜数,只是如今以他的下层仙人等级,还没资格看到更广袤的世界。

难怪胡古道从前对他说,一切慎重决定。恐怕在千秋居士的眼中,登天封神才是最限制自由,最可悲的一件事。

仙人真的逍遥自在吗?

恐怕不是的。

任何人表面看上去的风光无限,背地里做出的努力往往是普通人不敢想象,甚至是想象不到的。

很可悲,可悲到窒息。因为有些人一辈子看到的风景,只是这世界的全貌。

这世界还有很多没看过的东西,没去过的地方,没感受过的人……很多很多……

似乎被这个问题勾起了心思。

江辰思绪繁复,有些惫懒。年轻剑仙这辈子最后悔也最幸运的事,莫过于同意天庭的诏安,登天封神。

他得到了莫霄世界万千修行者的尊崇与无数百姓的香火供奉。却也失去了自由。

如果单单从追求自由的角度去看,胡古道胜过了所有人。

可谁又能说他真的很自由,真的已经无欲无求甚至是心满意足呢?

没有人……

恐怕连胡古道自己都说不清楚了。

心灵上的枷锁,才是最可怕的。

当初云仙城一战,千秋居士一人面对百万妖魔大军,那时候的他才活成了真正的自己,后来上华山隐居,也是最真实的自己,只是他的心性却变了。变得更加安逸,无所畏惧

胡古道这一生都在为自己活。

真正的为自己活。

这才是江辰始终佩服他的一个原因。

很多时候,江辰自己的命运并不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很无奈,却又无能为力。

说是他能力不够吗?

好像并非如此。

说是他自甘堕落吗?

好像也并非如此。

究竟是什么原因,连江辰都说不清楚。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不会水的人掉进海里,周围没有任何人,只有他孤零零的,想活下去,却发现已经不由得自己控制,他的生命很脆弱,脆弱到似乎都不是他自己的。

无法做生活的主人,最终成了生活的死人。

江辰自言自语,难得对空气说话“早知道,不上天了。原来仙人的生活,也不是很好嘛,活着累啊……”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